管子、管道、压力容器和钢结构的坡口形式应按设计图纸规定加工,如无规定时,坡口的型式和尺寸应能保证焊接质量、填充金属量少,改善劳动条件、便于操作、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适应探伤要求等原则选用。
3.焊接下料与坡口加工按下列要求进行:
3.1焊件下料采用机械方法为宜,对淬硬倾向较大的合金钢材,公称直径<100mm的管子和公称直径>100mm、工作压力>3.9Mpa的汽水管道,尤应以机械方法加工。
3.2如用热加工法(如气割)下料,切口部分应留有加工余量,以除去淬硬层及过热金属。对淬硬倾向较大的合金钢材用热加工法下料后,切口部分应***行退火处理再行加工。
焊口焊完后应进行清理,经自检合格后在焊缝附近打上焊工本人的代号钢印,或性标记。
19. 对容易产生延迟裂纹的钢材,焊后应立即进行热处理,否则应作后热处理,其温度以300~350℃为宜,恒温时间不小于两小时。后热处理的加热范围与热处理要求相同。
20. 焊接接头有超过标准的缺陷时,可采取挖补方式补修。但同一位置上的挖补次数一般不得超过三次,中、高合金钢不得超过二次,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20.1彻底清除缺陷。
20.2补焊时,应制定具体的补焊措施并照工艺要求进行。
20.3需进行热处理的焊接接头,返修后应重做热处理。
下向焊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适用于管道环缝焊接的工艺方法。它是指在管道焊缝的顶端引弧,向下焊接的一种工艺方法。下向焊具有生产、焊接质量好的优点。
手工纤维素4.0mm焊条下向焊打底(全手工焊和手工焊)/STT半自动根焊打底+半自动自保护焊填充、盖面焊。其特点是纤维素焊条下向焊打底具有良好的穿透力,能够的保证根焊背面成形,使用方便;STT半自动根焊具有焊接,质量稳定可靠;半自动自保护填充、盖面焊,可以充分保证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
全手工焊和手工焊/STT半自动焊打底+半自动自保护焊、填盖焊接区别如下:
对于全手工焊和手工焊,不仅焊接效率低,而且因为手工焊焊接接头多,无法充分保证焊接预热温度和焊接层间温度。而接头是影响焊接无损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采用手工纤维索焊条下向焊打底+半自动自保护焊填盖的焊接方法要好得多。
STT技术半自动保护焊接,焊接质量可靠,且层间清渣简单,不易造成夹渣、内咬边等焊接缺陷;而且单层根焊的厚度可达4—5mm,能够有效避免根焊开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