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锦纶设备供应商诚信商家「在线咨询」
作者:金发化纤2021/11/5 22:08:56


一是棉花价格市场改革落地。

   棉花价格市场化后其价格必将更具竞争力,棉纺行业近两年开发混纺产品的热情可能会有所降低,棉花或将挤占化纤市场空间。加上目前原1油价格充满多种不确定性,下游已有企业开始慎重选择化纤原料,转而选择棉花。不过,棉价放开后,对于我国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是重大利好,化纤行业也将受益于纺织行业的整体进步。

二是“超仿棉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

   作为聚酯行业乃至整个纺织工业升级换代产品,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的意义重大。它的成功为行业的发展积累了创新模式的经验。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超仿棉家族,超仿棉在产业链上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在夯实技术层面的实力后,超仿棉之后的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三是行业力推的品牌建设成果显现。

   “中国化纤流行趋势战略研究”荣获“纺织之光”2014年度科技奖一等奖,这表明历经3年研究和推广的化纤流行趋势已经受到整个纺织工业的重视。

   ***直观的成果是,更多企业参与到品牌建设中,企业以创新技术作为后盾,以产品品牌化为市场营销的***,整个行业崛起的力度更强。

   目前,终端已经开始习惯和青睐于带有吊牌的功能型产品。化纤已经不仅仅是纺织原料,其功能已经成为终端产品表达时尚风格的重要原素,其行业地位在技术与品牌的保驾护航下得到明显提升。

四是市场出现新形势。

   作为******1大的服装进口国,美国2014进口纯棉材质的服装数量首1次低于进口合成纤维材质的服装数量,这释放出积极信号,化纤的地位正从开发伊始的“配角”身份逐渐提升。从整个***市场看,多个***和地区开始注重本土化纤业的培育。

   我国化纤业在发展多年后产业链非常成熟,在***的综合竞争实力***强。在此优势基础上,同时也要注意***需求偏好的改变。

   一方面,刚刚公布的化纤短纤的出口退税率提升有助于国内企业的出口。另一方面,在2014加快人i民币国际化、取消境外项目核准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放眼海外或许成为新一年业内的新视野。完成资本积累和技术积累的化纤企业如何走出去,将成为新的热点话题。

   总之,在2015年,化纤行业在行情方面或许还不如人意,但是冬天总是养精蓄锐的好时节,蓄势待发的春天将带来不一样的美。在规模扩张之后,化纤行业正顺势而变,它接下来的新变化让人充满期待。




目前中国现行织造业转型思维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有些长丝织造企业还在想着投机,瞄准市场需求量大的低端,做短期性的低成本***,棉织原料资源短缺和生产成本都是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障碍。因此,织造行业转型升级,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任1重而道远。另外,我公司低端结构品种不丰富,在市场变化速度过快的情况下,应变能力有些欠缺,中高i端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对现行市场和销量有一定的影响。



纺织行业“生死之间”?别被忽悠了!

  眼看进入7月下旬,市场向有“七死八活”之说,即7月是市场淡季中的淡季,纺织业是一片凋零。但近期了解冀鲁豫三大市场,发现各地存在着不少误区,总结三点。

  误区一:棉纱单减、价跌,企业死生之间

  不可否认,6月以来国内棉纱订单仍以小、散、少为主,价格也弱势回落,企业经营确实面临不少挑战。但事实上,情况如下:

  第1、多数企业订单维持,仍满负荷运转。调研山东德州、滨州、济宁等地,发现多数纺企都是机器轰鸣,企业正加班加点赶制订单,并非萧条停产状态。

  第二、价格弱势,但跌幅不大。6月以来纯棉纱总体弱势,但1个月来累计下跌仅在200-300元/吨一线,远没有上游原料跌幅大,表明棉纱的抗跌性。

  第三、利润空间被压薄?可以算一笔简单的账:5月下旬以来储备棉底价累计下调748元/吨,而棉纱价格累计下调300元/吨,表明棉纱利润空间不是缩小了而是增大了。所以我们看到棉纱虽订单不多,但足够企业维持生产;棉纱价跌,但原料跌得更猛。企业日子蛮滋润,何来“死生之间”之说?不过确有少数企业日子不好过,也已就快关门歇业,但并非主流。

  误区二:淡季来临,企业慌忙放假避难

  近来确实不少纺企表示,就于近期暂关闭部分生产线,或让工人分批放假。6月30日河南某10万锭厂家就出了轮流放假安排,但问及该企业原因,负责人表示:一是炎炎夏季来临,给工人放假是出于避暑考虑。因夏季生产,各种安全事故多发,生产效率也不高,让工人轮流休息是出于提高生产效率考虑。二是下游赊欠之风日盛,企业也确实不太想签太多单,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度过炎炎夏季,到8、9月再开足马力生产。据了解,冀鲁豫纺企每年都会在暑期关停一部分产能,给工人放假休息。今年也不例外,一些正规厂家正在安排放假时间。预计7月棉纱产能将会下降。

  误区三:年度后期或会出现原料结构性供需紧张

  2016/17年度优质新疆棉一直较抢手,炒1作的一个大噱头就是“结构性供需紧张”,如真如此吗?或者说,这么结构性供需偏紧真会那么严重吗?举一个例子:近期储备棉轮出的新疆棉降至每天1万吨左右,成交如何呢?仍是100%成交。但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并未出现抢拍,加价也未增加多少,仍是1000元/吨左右加价。这说明什么呢?实际上纺企对新疆棉需求并非如市场炒1作的那样紧张。近期不少较大规模纺企就表示,企业用棉基本够用,今年“洛阳纸贵”或并不会出现。




商户名称:江苏金发化纤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