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硬化是将铁和不锈钢材料与其他工程材料分离的机械行,并非所有金属材料都显示出这种特性,例如,铬非常脆,在拉伸试验中断裂而没有应变硬化的迹象。脆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类似于陶瓷材料的应力,在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之前发生断裂。这种脆性材料没有真正的易切削性,断裂应力是材料可以承受的应力。
铁和不锈钢板材料在断裂之前经历塑性变形,316不锈钢,材料可以支撑的应力明显高于易切削性。易切削性和韧性之间的裕度,为结构中的不锈钢板材料提供了操作安全系数,除了这个安全余量之外,韧性的实际值几乎没有实际用途。
结构承受复杂服务负荷的能力与韧性几乎没有关系,不锈钢卷板,结构设计应以屈服为基础,韧性易于测量经常被报告,它是应变曲线上的应力。
从历看,韧性在设计计算中使用了经验减少,以避免屈服,随着应力,应变曲线测量精度的提高,韧性的利用率降低,到近年,一些设计规范基于屈服。有一个大型的经验数据库,它将韧性与硬度,疲劳强度,应力和机械性能联系起来,这些相关性,历史规范要求以及结合脆性材料的结构设计基于韧性的事实,为继续使用韧性作为设计标准提供了技术基础。
奥氏体不锈钢板通常含有的元素是18-30%的铬,8-20%的镍和0.03-0.1%的碳。铬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不锈钢板在整个温度范围内的铁素体高于13%铬,在12%至13%铬之间,铁素体通常被称为铁素体,在这些钢中,不锈钢,可以从熔点到室温连续存在。当碳逐渐加入到18%铬钢中时,钢是完全铁素体的并且不能转变。
在奥氏体不锈钢板中,形成的的碳化物,可以对耐腐蚀性产生实质性影响。如果将镍添加到低碳铁-18%铬合金中,导致奥氏体钢基于18%铬 8 %镍。产生这种特殊的组合物是因为在室温下保持需要的镍含量。随着铬含量越来越低,需要更多的镍。
在更耐腐蚀的情况下,需要更高的铬不锈钢板,例如25%的铬,不锈钢价格,约15%的镍,以在室温下保持奥氏体。马氏体的形成表明缺乏完全保留,稳定的奥氏体可以低于室温的奥氏体,将变换非常基本为马氏体,因此可以用来代替镍。然而效果大约一半,需要更高的浓度。
在没有铬的情况下,需要大约12%的锰来稳定甚至更高的碳奥氏体,如果碳含量低,通常铬锰钢需要12-15%铬和12-15%锰以在室温下保持奥氏体。
1.需要对相比例进行控制,的比例是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约各占一半,其中某一相的数量不能超过65%,这样才能保证有的综合性能。如果两相比例失调,例如铁素体相数量过多,很容易在焊接HAZ形成单相铁素体,在某些介质中对应力腐蚀敏感。
2.需要掌握双相不锈钢的***转变规律,熟悉每一个钢种的TTT和CCT转变曲线,这是正确指导制定双相不锈钢热处理,热成型等工艺的关键,双相不锈钢脆性相的析出要比奥氏体不锈钢敏感的多。
3.双相不锈钢的连续使用温度范围为-50~250℃,下限取决于钢的脆性转变温度,上限受到475℃脆性的限制,上限温度不能超过300℃。
4.双相不锈钢固溶处理后需要快冷,缓慢冷却会引起脆性相的析出,从而导致钢的韧性,特别是耐局部腐蚀性能的下降。
5.高铬钼双相不锈钢的热加工与热成型的下限温度不能低于950℃,超级双相不锈钢不能低于980℃低铬钼双相不锈钢不能低于900℃,避免因脆性相的析出在加工过程造成表面裂纹
6.不能使用奥氏体不锈钢常用的650-800℃的消除应力处理,一般采用固溶退火处理。对于在低合金钢的表面堆焊双相不锈钢后,需要进行600-650℃整体消应处理时,必须考虑到因脆性相的析出所带来的韧性和耐腐蚀性,尤其是耐局部腐蚀性能的下降问题,尽可能缩短在这一温度范围内的加热时间。低合金钢和双相不锈钢复合板的热处理问题也要同此考虑。
7.需要熟悉了解双相不锈钢的焊接规律,不能全部套用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双相不锈钢的设备能否安全使用与正确掌握钢的焊接工艺有很大关系,一些设备的失效往往与焊接有关。关键在于线能量和层间温度的控制,正确选择焊接材料也很重要。焊接接头(焊缝金属和焊接HAZ)的两相比例,尤其是焊接HAZ维持必要的奥氏体数量,这对保证焊接接头具有与母材同等的性能很重要。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