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的美丽传说
据说:很久***,有户李氏农家拄着一位道土送给他们的一根***棒,来到紧靠镜泊湖末端的牡丹江东岸定居。他们的后裔兄弟生了一对如花似玉的女儿,姐姐叫金水,***叫银水。
一天,姐姐金水拿着先祖留下的***棒到牡丹江边青石板上捶洗衣服,突然“哗啦”一声响,青石板脱离岸边,载着金水姑娘向江心漂流。正当一们急着要救金水姑娘的时候,只见青石板突然变成了一位美貌的英俊少年,搀扶着金水姑娘踏浪而去。原来,先祖留下的***棒是降***杵,解救了被困而变成青石板的龙王太子,他们就此结为恩爱夫妻。为了报签李家解救太子之恩,在一个深秋之夜,龙王太子给李氏家族所居的大石岗上冲上了一层厚厚的黑土,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石岗上的稻田地,种植出了远近闻名的大米。从此,李家富裕了起来。李家思念金水姑娘,并感谢太子送来客土造田,就把村名改为“想水”,再后来,人们不断听到江水的响声,就把“想水”改为“响水”。从此响水村和响水大米也因此而得名。
另传:渤海国第三代国王大钦茂统一了拂揑部后,在返回途中发现了宁安一带民风淳朴,于是便弃***,独自微服调查民情。一天晚间,他来到渤海镇附近的一个村庄,见一户人家亮着灯,于是便去敲门。开门出来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大钦茂精神为之一振。进层后大钦才知道这位姑娘名字叫金水,是这个农户的主人。金水天生丽资,性情温顺。出于热心,金水为客人端来酒菜,又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冰清玉洁的米饭。大钦茂吃了一口米饭,一拍桌子说:“本王一生从未见过这样的佳人,从未吃过这样的米饭,今日得见、得吃,一生足矣!”大钦茂离开金女的时候又说:“我完成大业后,一定把都城迁到这里来!”公元75年大钦茂真的把都城迁到渤海镇,可此时金水却不知去向。他想起当年金水姑娘和吃过的米饭,便号召农户都种水稻,并把他们产的水米叫“响水米”,作为每年献给大安皇帝的宫廷御用贡米和对金水姑娘的怀念。
传说毕竟是传说,真正的响水村名和响水村牌大米,是有其科学来头的。 响水村(朝鲜族屯)是因其村的四周都是稻田地,每当春季放水插秧时,坐在家中的炕上,也可听到哗哗的流水响声,因此村民们把村名定为了响水村,把本村产的大米叫响水大米。响水村牌大米(响水大米),古代之所以成为贡米;现今称为“中国***米”,是得于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条件而来。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市渤海镇的响水村,位于镜泊湖的末端,牡丹江的东岸。远古火山爆发,炽热的岩浆沿着牡丹江流淌而下,淤积在江岸的岩浆冷却后形成了近20多公里的玄武岩石板地。年长日久,由牡丹江上游广阔地冲刷下来的大量腐殖土,淤积在武岩石板的台地上和响水村的大片土地上,形成了土厚20-30厘米、***深处达70厘米的肥沃良田。近30%的玄武石板台地和近70%的红褐土地,构成了响水村肥沃、独特的优良土质,疏松透气,积温高,昼夜温差大,给水稻生长创造了优良的土层条件;响水村又地处牡丹江上游,江水无污染,水中的多种营养直接输送到稻田中,加上水稻的光合作用,组成了响水村良好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响水居民注重科学种田,不断引进国内外水稻新品种,而且保持使用农家肥和生物肥料种植水稻,使水稻即高产,又保持了米中对***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和无素,成为天然的绿色食品。真可谓:“响水大米重如沙,青如玉,浆如乳,米饭晶莹溢香浓”。响水村牌大米(响水大米),1992年荣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此后又连续两次获此殊荣,号称“中国***米”。如今,响水村民融入改革洪流,成立了黑龙江省宁安市响水村米业有限责任公司,集响水村牌大米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决心把响水村牌大米推向***,走向世界,使响水村的名声更加响亮和另人向往。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