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1.产业发展型模式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农业观光采摘体验,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业观光,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2.生态保护型模式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3.城郊集约型模式
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业观光科技示范,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4.社会综治型模式
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其特点是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5.文化传承型模式
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在打造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有这样五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首先、发挥优势,避免劣势:
全域旅游,不一定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但是对于有一定旅游资源,如旅游景观资源、人文历史资源、风俗人情资源,结合地方特色,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发展,方式的选择很重要,选择适合的模式也很重要。
全域旅游的发展,并不一定有优劣势之分,主要关键在于特色。
民间艺术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索
民间艺术是乡村文化的源泉,但本身如果受到外界的强烈冲击又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很可能在新的形势下遭到淘汰,因此,在民间艺术乡村旅游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创新与传承,探索出适合民间艺术发展的模式,取得经济与文化双赢。
(一)专项旅游模式
专项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多以一项旅游项目为主体完成旅游活动。因其与旅游者个人兴趣结合紧密,受到特定旅游市场的欢迎。如茶道旅游、草原马术民俗旅游系列、草原民居美食民俗旅游系列、婚庆民俗旅游系列、旅游等。乡村旅游在开发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形成不同特色的专项民间艺术游,如山东省结合风筝文化开展“风筝游”系列专题,塑造乡村旅游品牌。
(二)生态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是以某一专门内容为征集、收藏、展示对象的民间艺术博物馆,这种形式不仅是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更是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但传统博物馆主要以展示为主,很难吸引游客的注意,因此在艺术博物馆的开发中,要结合艺术的特色不断突破创新,增添更多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游客的兴趣。如惠山泥人艺术博览园增添了大量游客参与的项目,获得游客认同,塑造自身品牌形象。
(三)主题创意产业园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物质载体,指“以创意生产为主要活动,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平台和设施完备、产业链相对完整、示范作用明显的集聚区。” 通过主题创意产业园集聚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的特长和优势,增加社区及其居民收益、树立良好旅游地形象、吸引游客的好形式,为游客创建游览、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园区。
(四)艺术休闲街区
根据“产业 市场”的原则,在市场的指引下创建艺术休闲街区,以乡村风情、区域文化为特质,以民间艺术为引导,以产业发展为载体发展艺术休闲街区。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真正将艺术融于民间,农业观光亲子体验,但通过***引导,形成艺术集聚区,在充分发挥当地居民参与性的基础上,形成社区参与性的民间艺术乡村旅游。
(五)“乡土艺术家园”
传统民间艺术本身来源于民间,乡村是艺术存在的根源,因此,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如戏剧、皮影、泥塑、年画、秧歌等民间艺术就与乡村生活的天然联系。培养乡土艺术家,可以保护大量的民间文化,还可以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建立一支乡土化、农民化和本土化的农村文化精英***,是保持传统民间艺术原汁原味的根本。通过设立“乡土艺术家园”来培养“乡土艺术家”是发展民间艺术乡村旅游的保障。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