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近 200 个城市1983-2012 年日降雨量统计分析,分别得到各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关系。基于上述数据分析,本指南将我国大陆地区大致分为五个区,并给出了各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α 的区域值。
即 I 区(85%≤α≤90%)、II 区(80%≤α≤85%)、III 区(75%≤α≤85%)、IV 区(70%≤α≤85%)、V 区(60%≤α≤85%),各地应参照此限值,因地制宜的确定本地区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同一场降雨,林地、农村、一般城镇和大都市因为其开发程度和开发方式不一样,水资源的构成比例有很大区别。
海绵城市设计的主旨就是要维持土地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如地表产流量、地表汇流时间、汇流流量、流速、洪峰大小和峰现时间等。同时,通过与城市市政管网的对接,与城市所在流域水系的连通,保证城市防洪排涝安全。通过蓄滞雨水,补充地下水,提高城市水资源存储量,缓解用水压力。绿色建筑雨水利用效益资源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
雨洪资源化的首先是存储。海绵城市开发中的雨洪滞蓄设施种类较多,如,雨水花园、蓄水湿地、湿塘、生物滞留池、调节塘以及广泛应用于居住区、公共建筑物的蓄水罐等等。
在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的当下,为了营造健康、绿色、宜居的城市水环境,我国提出建设遵循自然排水规律的雨洪管理系——海绵城市。本文将***分享海绵城市的具体技术。
那么,具体要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海绵城市中与景观设计结合为紧密的低影响开发吧。
低影响开发,其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传输、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地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
如果说传统的城市开发斩断了雨水的自然循环路线,那么低影响开发就是使用一系列景观与工程手法使城市的排水能模拟自然对雨水的吸收、储存、蒸发,使城市的排水系统遵循雨水循环规律。
绵城市处理雨水的先后顺序归纳成三大类,分别是用于收集雨水的“收水措施”,用于含蓄、储存、过滤雨水的“蓄水措施”,及如何有效利用雨水的“用水措施”。
近年来, 我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领域发展迅速, 在与景观的结合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在北京、宁波、天津、杭州、成都、深圳、武汉等地, 从较大尺度的新城区规划到中观尺度的公共空间或住宅区规划和微观尺度的建筑与街头绿地景观设施设计,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雨水与水环境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协作, 把雨洪控制利用的理念与技术有效地纳入这些规划设计方案中, 不少实施项目表现出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宁波某新城区的雨洪控制利用专项规划区域面积约90hm2 , 其中水域面积约100hm2。通过对区域自然条件和环境问题的分析, 规划中***是雨水非点源污染控制和水环境保护, 在薄重江南水乡景观特色的基础上, 对雨水径流在源头、中途、末端采用相应雨洪控制利用措施, 并将这些措施融入景观规划设计之中。基于上述数据分析,本指南将我国大陆地区大致分为五个区,并给出了各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的区域值。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也非常重视雨洪控制利用的研究和在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中的应用。如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水体规划设计中, 湿地设计就考虑了对雨水的处理。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内结合绿地风景园设计的雨水渗透设施也效果显著、景色优美。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