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牌楼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现代城市建设中牌坊则多被用为有传统特色的标志物,建于风景区或街区等入口位置其中粗制滥造、比例失调者众多,但也不乏精美壮观的成功之作。
门楼牌坊是古代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 '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衡门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牌坊的老祖宗。
老北京的牌楼比别的城市多。数百年国都,使北京牌楼也就多起来。元大都时,全城分为五十坊,明代分为四城三十六坊,清代分五城,但坊没变,这也是北京牌楼多的一个原因。北京有东单、西单、东四、西四几处热闹的商业区,都因有过一座或四座牌楼而得名。后来人们慢慢地把牌楼二字省略,50年代初这些牌楼又被认为有碍交通而被拆。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