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改造具体实施方案及对策在得到相关信息后,输送机设备,对这台设备的相关参数、运行环境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本着“持久、可靠、安全、***、环保、快捷、节省”的原则,通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计算、权衡利弊、几易其稿终于得出一个比较可行的改造方案:保留减速机、中部壳体(注:保留这台减速机和中间壳体可以节省十五万费用)。拆除、更换头部壳体、链条、料斗、尾部壳体及尾轮总成,采用双链式,通过计算认为,气力输送设备,原电机90kW是没有必要的,于是更换一台YE3-55kW的六极高能效电机替换原电机,实际链速只有66m/min,计算理论料斗的装填率lt;75%。
4.1头轮结构
新头轮采用带弹性圆柱销、高强度螺栓、锁紧螺母锁定的轮毂、轮片分体结构,轮片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100%互换,三片式分体轮片更换相当快捷、方便,汉中输送设备,不需要将头轴拆卸下来就可以进行。
4.2传动架
原减速机是实心轴,自动输送设备,采用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与头轴联接,因此减速机与头轴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很高,为此专门设计了一套能便于调节安装的支架,传动架装置和绞支座扭力臂在现场安装调整完成后再进行焊接固定。
㈠概论
输送带:是胶带运输机等的主导部件,用途极为广阔,大者从矿石开采的现场运输,小到精密机器内的轻量物品传递,可以说到处都能见到输送带的身影。作为搬运手段之一,输送带之所以能够大量地使用在产业各个领域,主要是因为它比其他同类的运输手段简单,而且又十分经济,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和维护***费用。 ㈡发展历程
①输送带作为粉状物料(包括粒状、块状)的连续运输手段,以及固体物件的单件运输手段,在世界产业界中具有悠久的历史。②早在 1795 年:美国即正式提出了输送带或运输带的概念,并于 1858 年申请了专利。1933年:英国早对其进行了标准化。20 世纪40 年代:由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树脂的迅速发展,并应用于输送带行业,使得输送带产品的面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充分显示了输送带的功能性和经济活力。60年代:可说是世界输送带发展快的时期,美欧及日本等工业发达***,矿山开采的现代化,钢铁、煤炭和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输送带的需求急剧增长,从而形成了输送带行业。③世界输送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时期。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