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当代形态建构的具体出发点。很显然,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具体出发点就是前文论及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两种经典形态,即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与文艺思想或思想文学批评。在这两种经典形态问题上,学界对于前者的研究不能说已经做得很充分了,甚至可以说近年来的直接学术关注可能都还做得不够,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当代形态的建构问题上,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研究状况并力求通过实际努力实质性改变这种情形。
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之交,***走向统一,民办高中招生电话,文学艺术形式也各自不同程度地走向成熟,宏观上的梳理和改革成为时代的要求。50年代初,戏曲改革再度成为话题被提了出来,并引发了一场新的论争,不过这次论争中的各方都是本着让中国戏曲得到更好发展为目的,没有戏曲的声音,所以论争气氛总体上是温和的、民主的。但这场论争的结果却是令人遗憾的。在中国文化界受到苏联文化艺术观念强烈影响的形势下,“现实主义”的声音占据主流,京剧的虚拟化、程式化表演手段尽管受到了一定的肯定,却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京剧之所以取得成就,原因之一就是把自宋元杂剧直至昆曲的以文学剧本创作为中心而转为以表演为中心,民办高中招生咨询,极大的释放了艺术固有的主观性活力。而50年代机械搬用苏联以剧本为中心的理念,以及导演制的引入,***、布景的日益繁复,音乐的复杂化,舞台调度的话剧化、歌剧化,使得传统京剧日益远离了程式化传统,形式上过多地与西方戏剧模式取齐。梅兰芳提出“移步不换形”的主张受到批评,西安民办高中招生,连田汉改写王实甫《西厢记》为京剧剧本时也掺入从苏联话剧学习来的细节。教条化的“现实主义”追求几乎窒息了京剧的活力。
今天我们回望新文化运动百年后的影响,回首中国现代学术的百年历程,清楚看出,凡是合理吸收西方***理论方法、深度契合和顺应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方向的,都得到了健康、蓬勃的发展,那些偏离了人民性,违背了中国文化精神的主张和实验,都没成气候。文章开头我们对比了20世纪上半叶白话文运动与戏剧改革的不同走向,这里我们再来检点一下这两个文化现象的当前处境,民办高中招生范围,思考一下发展方向。
白话文运动从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2]开始呼吁,1920年民国***就训令小学国文科目改为国语,国语、修身、算术、唱歌等科目用书都使用语体文编写,可以说是重要的变革之一。[23]白话文的文学艺术创作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迎来了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