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说法当然存在其很大的合理性,但笔者更愿意使用“走进”马克思这一称谓。“走进”,它首先是一种态度,同时,它也是一种要求,更明确指向在“走进”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性要求。笔者的这一表述与张永清先生的如下观点是更趋于一致的,他持论: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需要进行多种努力,其中之一就是要“回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文本,挖掘其根本性的批评精神,从而,以之为基础,并在与其他批评理论的积极对话与交流中,创造性地建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申报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这一***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获批立项。是年11月至2013年4月,咸阳私立学校电话,在前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专题学术研讨会二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和颇具深度的特别讨论。应该说,咸阳私立学校,这是一种标志,它充分说明在当下学理性地考量和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除了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经典形态的基础之上以外,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还必须面向当代,面向变革中的现实,咸阳私立学校收费,面向发展中的包括理论学说在内的一切有价值的精神文化;由此,我们也就理应明确,进行中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建构必须确立科学的、来源于现实而又富于生命活力的哲学与文化基础。这样,以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当代形态建构的思想支点就成为了我们的根本选择了,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身创新方可得到有效的保证。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