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苦行僧的追逐
作者:2007/1/16 3:11:39
一个苦行僧的追逐 没有***的躯壳 我将近于崩溃 没有疯狂的理由 那必将是一种残忍的瓦解……(孟晋自勉) ●泥巴少年 一个人行为意识的趋向,大抵跟其经历紧密相关,一个人对生活所能做出的种种选择,除了他的经历所定,很大的原因是和童年的环境所影响。 我的童年在西北大山里,那里给了我一颗自由纯净的心,那里的氛围是开放的、没有约束的。我不知道什么是失败、对错,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所有的事情。自然的东西潜移默化的***着我,直今深烙于心,进而形成我非常OPEN的思维模式,为我今后从事设计这项“苦差使”,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心理基础。那里也是我心灵的大本营,到今天还是,我一直觉得,我是属于那里山山岭岭、草木虫石的,即便我现在身处都市已经十年之久。 我出生在中国耀州瓷古镇,那里被喻为中国原始手工部落,直到今天仍然保留了***原始的陶瓷制作工艺。那里是我的天堂,几百年的脉搏相传,人人都可以称的上艺术家,我喜欢艺人们忘我的把一块块胶泥揉成面团般细腻,然后精雕细琢,搞成一件件艺术品。虽然每月的薪水只够养家糊口,可是那样的过程足以让他们陶醉一生。我中学时期的课余时间基本都消耗在了那里,着了迷似的看那些看似枯燥的流水过程,在瓷窑里度过的时间,积累起来是100个小时还是1000个小时,都记不太清了。那里几乎成了我梦想的舞台,开始学做自己想要的工艺品,揉泥、拉胚、刻花、上釉,装笼、进窑烧烤,然后坐在窑顶边吃烤白薯边等待7日后成品出炉,这样的过程足以让人醉生梦死。那时的我梦想成为一个有绝活的陶瓷艺人,从此可以天天跟那些灵性的东西为伍。后来,我甚至郑重其事的把它写进作文里,成了大家多年的笑料。 从朦朦胧胧的对艺术喜爱到真正跟艺术结缘,是从我投奔到名震当地的国画大师的门下开始的,严格的训练给我留的遗产就是“一笔还算飘逸的字”和对“美的基本鉴赏能力”,还有一句“努力就会得到肯定的”座右铭。学习里有苦更有甜,我们学画也学篆刻、学书法,就在同龄人为学习拼命的时候,我已经游离出既定的生活轨道,开始为今后的长跑做出准备。 少年时代就这样在毛老人家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信条下,一边玩着泥巴,一边长个子,可谓”知行合一”了。我经常为自己有那样单纯而执着的少年岁月而陶醉…… ●从此疯狂迷恋 注定什么样的性格,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生,一个人的发展方向,跟他喜欢的榜样有很大关系。 我喜欢的画家是巴勃罗•毕加索,他被称为“世界上***年轻的画家”, 他在90岁高龄时,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次看到一样。他对生活的新鲜和对自己的不断超越都让我迷恋。 跟他相似,我也是一个不愿意重复自己的人,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该怎么走,是纯艺术还是平面设计(那时侯叫装潢设计),国内九十年代后期的设计氛围非常好,靳埭强、王序、陈绍华等大师们精湛的作品影响深远,他们的个人审美***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众多的美院学生,好似设计界的春天来临一样。在轰动一时的“平面设计在中国”92展、96展,在那些***的、散发灵性的作品面前,我坚定了自己要走设计的道路的选择。我想我们这批平面设计师应该感谢他们给大家带来那么好的氛围,更感谢他们使我们学到了***的设计概念和美仑美奂的表达形式,给我们的选择增加了一个重的筹码。 大学时代的我,喜欢不断地尝试新的做事方法,我觉的只有不断地创新和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怕失败,才有可能对设计这个行业有所新的理解,也才能超越。那时的我,表现的极为“疯狂”,几乎脱离了现实生活。记得那时的大学生都很迷恋音乐,我尤其喜欢摇滚乐,“魔岩三杰”的歌词都能倒背如流,那种平实又激进的歌词语言成了我的口头禅,宁愿吃一个月的方便面也要凑足九块八买正版的盒带,再花两个周末跑遍西安的音像店,就为了得到一张印刷精美的正版海报。因为哪个年代的音像品就是我们***感受前卫流行,前沿设计的奢侈品。 我一直认为,也坚持——平面设计师不只是单纯的平面设计师,除***之外,应该涉足不同的领域,需要保持开阔的视野,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和感受身边的世界。需要另类的眼光面对生活,从相反的角度去看身边发生的一切,才能对旁带艺术、美术、广告设计的***迷狂恋。记得***次去上海的时候,我在浦东的大街上整整游逛了一夜,突然感觉到有一阵大都市的风,吹的我大脑一片空白,甚至这国际大都市的风光几乎让我窒息,短短的三天旅程我就去过南京路三次。这也许是我平生***次大的***,从此也瓦解了我这只坐守西安的井底之蛙的保守思想。 多年来我的言语和行为是家人和亲朋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我平时只能远离他们的城市,只能用电话用学来的礼数来问候平安。我觉得,设计需要疯子,疯过的人才懂得常人为什么不疯,面对街头蓬头垢面的真疯子,我们何尝不想去猜摸他们的内心世界。 ●颠倒黑白的炼狱 炼狱是人经受磨炼和不断达到自我完善的过渡阶段,直至他们具备进入“天国”的资格和条件。 在混迹于西安各个广告公司的岁月里,我几乎无事可做,九十年代的西安广告界几乎就不需要有创意的设计人,我也彷徨,稿子稿子被客户改的千疮百孔的时候,我深切的感受到生活的无奈。公司给业务人员加奖金而我永远是几百大毛的时候,我也会阵阵心酸。***能宽慰自己的就是“努力就会得到肯定”的信念。 1999年的8月,一条招聘广告改变了我的历程。那也许是当年西安广告界***具***力的广告。对于投师无门的我同样具有***力,简短的招聘对话,是我从此在那里一呆就是5年,因为我从此找到了缘和份:我和那家公司老板的缘;我和平面设计一生相伴的份。那也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 设计工作有时候是快乐的,在那些或拥挤或宽敞的设计室里 ,常能听到前卫的音乐和轻快的笑声,清烟常年弥漫于工作台上空,每个人都沉醉于创作的***和作品被认可的强烈祈盼中,一种能量在这些年轻且充满生命力的男女周围弥漫…… 工作也是苦难的,因为设计是一种高强度的工作。5年中的工作时间相当于别人的10年。经历了无数在凌晨一点钟,如噩梦初醒般赶到公司,去修改一件不十分满意的样稿;在早上没刷牙的情况下,吃着早点;在午夜两点半从公司的写字楼里游出,独自走在无人的街上,夜凉如水,清风拂面,我的脸上永远挂着无法***的疲惫……这样的日子是炼狱,却更是幸福的源泉。 我觉的一个人能有敢于否定自己的勇气是***能进步的,在我经手的每个稿件,***难过的关口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不厌其烦的修改,对我来说是每个稿子出街的必经过程,当每天把疲惫的自己往床上一扔,来不及眨一下眼睛,一天已经划上了句号的时候,我经常很不明白,我这样乐于跟自己较劲到底为了什么,我想这就是设计师骨子里的***情节在作怪…… 在那里的地狱和天堂的两重天里***,在寻找价值与满足的平衡中,我拼命的玩弄自己的眼、心和手,锻炼着自己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希望自己能有颗充满弹性的心境,可以不受规则的附属,在设计中能够天马行空,得心应手了。 我想,生活本身就是灵感的源泉,不论是否黑白颠倒的,只要你热爱她,她就会给你灵感…… ●为了一种责任 从在广告公司做总监到自己开了设计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和拥有市场意识的客户,当然在西安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设计师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拨人在拼命打杀,一拨人投奔异地,设计还没有形成一种社会产业,这也许是种奢望。但我觉得“当你想摘星星,你不见得可以拿到一个,但也不致于抓到一手的泥巴”。一件事情想要成功,总是要有做先驱的思想准备,为了西安未来设计人不在叫嚣,我想西安的设计师里不乏我这样的“作好面目全非的准备”的苦行僧。 在我的设计生涯中,我不能不提对我有很大影响的广州灵燕的郑伟老师,他的***态度和待人于善的胸怀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我,他身上散发出的***的、谦逊的气息,深深的印染着我,他对我的影响不在于他的设计作品,而是他的个人品格、***风范、言谈举止和他对设计、对社会的责任感。 一个设计师的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有创意的设计师,为经济、为社会服务。出于对这个职业的迷恋,我不得不坚定自己的信心。三宅一生说的好:“做我喜欢的东西,让别人去接受。”这样的态度我很赞同,只有干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坚持***精神,才能够把事业做到***好,才算尽到一个设计师的责任。在提案的时候,我经常跟客户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是***的,产品能够畅销,那是生产力、销售力、品牌力,三者合一的结果,我能做的是利用自己的***嗅觉,配合企业良好的经营运转,建立一个好的品牌形象”。作品的背后必须要有策略的支持,这是责任,也是我们的良心,用心去做好企业的艺术顾问。 其实,在我周围有很多设计师都是比较执着与热情的,大家心里都是有一份社会责任感。换个角度,把自己的工作看成享受,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用另一种目光去审视生活,审视自己和自己所追逐的梦,自然就会释放出创意的火种。 创意是一种生活,生活不可以缩水,创意是一种快乐,借助一个浸泡了艺术的躯壳,我将倾注一生去追逐……

商户名称:西安风行广告设计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