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距离被保护的各种设备天线不够远.一些电子设备如雷达、未星、通讯设备的收发天线架设在建筑物顶,高出保护建筑物的避雷带,这时,需要架设一定高度的避雷针。但人们往往忽视了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天线的距离,其实,即便不是真正***的避雷针,也需要与被保护的各种设备天线有一定距离,比如3米以上。目前正逢雷雨天气,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些参天大树被雷电的击倒,而周围的一些高塔、高楼等高层建筑却安然无恙,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避雷针是接闪器,可能截收几十千安以至上百千安的雷电流,强大的雷电流会在其周围产生强烈的电磁脉冲.对距离过近的设备天线有很大的冲击
直杆优化避雷针保护半径计算公式:
应用滚球法,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的计算可见以下方法。当避雷针高度h≤hr时的计算:
若避雷针高度为h,在距地面高度hr处作一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hr为滚球半径, 根据不同建筑物的防雷等级而确定, 第壹类防雷建筑物hr取值为30 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hr取值为45 m,第三类防雷建筑物hr取值为60 m),以避雷针的针尖为圆心O,hr为半径作弧线交于平行线的A、B两点, 再以
A、B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 该弧线与针尖相交并与地面相切, 从弧线起到地面为止就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rx= h( 2 hr- h) - hx( 2 hr- hx) ro= h( 2 hr- h)
式中:
rx:避雷针在保护高度xx'平面上的保护半径;
hr:滚球半径, 按表确定;
hx:被保护物的高度;
ro: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
避雷针是Franklin于1753年发明的。它就是一根简单的安装在高层建筑物上的金属针,称为接闪器,再加上引下线和接地极,就成为一套完整的防护直击雷的装置。200多年来避雷针有效地保护了各种建筑物和工业设施,减少了雷害事故的发生和伤害事故,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避雷针应有自己专门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与变配电所接地网间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4。
避雷针的防雷原理就在于它能接闪雷电流,并顺利地将其引导进入大地,而保护它下面的或它周围的建筑物不受雷击。避雷针泄放雷电流时,在其周围将产生强烈的电磁幅射的干扰。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