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内下挖过深的害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必然会造成棚前脸处出现较长的遮阴带。比如对于一些耕作层浅、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就要避免建造“半地下式”大棚,不能出现“地窖式”棚室。 “地窖式”大棚正是由于冬春季棚前脸处见不到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作物长势极差而得名。棚内温度(气温+地温)因接受太阳光照而提升,处在遮阴带内的作物则会因温度过低而出现“低温障碍”。同时,作物生长因缺乏光照而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面黄肌瘦”,甚至“饥饿”而亡。
云南移动苗床厂家,昆明移动苗床建设,欢迎咨询正规厂家。我们设计生产的移动苗床、温室大棚具有造价低、使用寿命长、实用效果好、便于安装和移动等优点,欢迎来电咨询。
那么,一个适宜于反季节喜温作物生产的棚室该如何规划建造呢?经过摸索、实验,一般情况下,采用钢管作骨架,棚内较高立柱选用5.8米(下埋60厘米左右),后墙高度4.5米左右,棚内下挖0.5-1.2米的棚室为恰当。那么,大棚的南北总宽度就可以用下面公式算出:大棚南北总宽度=大棚较高点高度×ctgɑ(ɑ为棚屋面采光面角度,此为余切值)+后坡面的投影长度。在建造该类棚室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墙体用土也要从棚前空地下挖取土,下挖深度视情况而定,一般要在0.5米以上。如此建棚,可使得大棚前脸处仅有不足0.6米的深度,减少了遮阴带面积,同时又能提高棚室的保温性能。
那么,在大棚建造中,该如何正确埋设棚内立柱呢?我们建议,大棚埋设立柱,可分三大步骤进行,即先布线,再定“标尺”,后分次埋设立柱。
开始:规划布线。以大棚内径100米长为例。通过实地规划可知,100米长的地块,按照3.5米一间(因3.5米一间,不仅利于做畦整地,可定植5沟蔬菜,而且能提高大棚的整体承载力),地块中间可规划出28大间,棚东西两头剩下各1米的两小间。
按照此规划,分别用卷尺测量出每一间的具体位置,而后南北向进行布线。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