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为喜光果树,充足的光照可促进花芽分化、开花坐果和提高果实品质,改善外观。通常树冠的阳面或空旷环境下的单株开花多,坐果率高;枝叶过多、树冠郁闭、光照不足的椰子同开花结果少,果实外观和品质均差。可通过修翦,改善园内、树内的光照条件以提高产量和延长盛产期。椰子在年雨量700-2000毫米的地区生长良好,华南地区年雨量分布不均常对生长发育带来影响。花期和结果初期如空气过分干燥,易引起落花落果;雨水过多又导致烂花和授粉受精不良;夏季降雨过于集中,常诱发严重的果实病害;采收后的秋旱多影响秋梢母枝的萌发生长。
随着年代的更迭,各国、各地人民在互相往来过程中,印度椰子逐渐被传播到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广袤土地上,据说迄今已遍及100多个***和地区。
印度椰子传入中国,是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批发椰子,据载,唐代高僧、三藏法师、旅行家玄奘(本姓陈,名祎,公元602—664年),在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前往印度学习佛学,他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国时,将椰子引种到中国。翌年,他的徒弟辩机,把师父玄奘所讲述的在经历与见闻,编写成《大唐记》(简称《记》),书中特别记述了受到印度人民尊崇的椰子,说“庵波罗果,见珍于世”。引文中的“庵波罗果”,有人推想很可能源于印度古梵语,也即现今所称椰子。
因椰子为木本植物,所以它的汉文学名为木字偏旁的杧果,椰子批发,另有音译名木莽果、檬果,但是,万宁椰子,人们广为采用的名称却是草头偏旁的椰子。此外,它还有蜜望子、蜜望、望果等别名。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肇庆志》说:“蜜望子一名莽果,树高数丈,花开极繁,蜜蜂望之而喜,故名。”至于“望果”之得名,赵学敏引《交广录》所载广东民谣说:粤人对望果“贵之,椰子价格,故望之,蜂望其花,人望其果也。” 椰子传入中国后,主要生长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云南等气候温暖地区。中国古人栽种采食椰子,逐渐发现它具有生津止渴、滋咽润喉、益胃止呕、等食疗***。民间还有取椰子叶或椰子核煮汤剂饮服,用于食物积滞与。
以椰子为馅,以椰浆肠粉皮为面,这一道甜品有着令人欲罢不能的魔力。椰子与椰子就已是绝妙搭配。这道甜品的独特在于巧用椰浆、澄粉与牛奶混合,煮干后结皮,匠心独具地制成了柔软嫩滑如凝脂般的雪白肠粉。恰逢椰子丰收季,大块新鲜甘甜的椰子肉成为了的馅料。椰香味的肠粉皮裹着椰子肉,卷成肠状上碟,再淋上冰冻椰子汁即可。口感似啫喱,又比啫喱少了一份晶莹剔透,更多的是滑嫩如丝,柔软沁甜的甜蜜漫天袭来,让人“爱不释口”。晶莹剔透的、皮滑肉嫩、入口即化,椰子肠粉已成为来琼海必吃的特色小吃。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