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水体肥度,定期补肥、稳定藻相,减少水变带来的应激影响。
2、选择的抱卵亲虾育苗,规格在4.5-5.5cm为宜。卵的颜色相近,这样出苗时间相对集中。另外搭配部分雄虾,雌雄比例5:1左右。抱卵虾下塘后,每天检查是否孵化出苗。往年我们发现有的池塘抱卵虾下塘后2-3天就可以孵化出苗,有些池塘7-10天才出苗,究其原因主要是亲虾抱卵的时间不同,所以孵化出苗时间也不同。一般亲虾虾卵呈***,南美虾饲料,下塘2天左右就能捞到苗。亲虾虾卵呈青绿色,下塘后7-10天左右能捞到苗。
3、出苗两天后及时补充饵料,刚孵化的虾苗对营养的需求量较高,如果饵料不足,会直接影响虾苗生长甚至存活。此时虾苗处于浮游状态,虾饲料,主要饵料来源于水体中“悬浮的饵料”,出苗后每天投喂悬浮性好的开口料“利饵多Ⅱ” “水产诱食酵母”来补充虾苗饵料,强化营养,有助于提高虾苗“翻身率”。
4、虾苗孵出后到“翻身”,也就是糠虾阶段要8-10天,在这段时期内虾苗至少要经历8-9次蜕壳,喂虾饲料,此时虾苗对水体中钙的需求较高,一般建议4-5天补充“活力钙”一次,提高蜕壳后虾苗的体质。
5、育苗阶段如遇降雨、降温等天气,及时泼洒“碧水安 ”稳水、抗应激,同时晴天中午可定时开增氧机曝气,防止发生气泡病。
6、虾苗“翻身”后到糠虾阶段,开始投喂破碎料,此时要在投喂“利饵多Ⅱ”和“水产诱食酵母”的基础上,逐步转为破碎料,减轻虾苗消化系统的负担。
7、投喂颗粒料时开始添加“利苗多”来吸收、补充微量元素,促进生长,降低消化系统***的发生几率。前期代替20%,虾饲料配方,中期代替10%,后期代替5%。“利苗多”还可以稳水、调水。
小龙虾养殖要保持合理密度
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力,又能提高虾的产量、规格和经济效益。如果片面追求产量而提高养殖密度,则会增加养殖管理方面的难度,小龙虾也会为争夺生存空间而自相残杀。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大量残饵和排泄物也会败坏水质,使小龙虾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池塘环境对小龙虾掘洞的影响较大,在水质较肥、底层淤泥较多、有机质丰富的条件下,洞穴减少,也会导致小龙虾自相残杀。一般而论,池塘单养小龙虾的合理养殖密度是:春季(2——3月份)每亩水面投放规格为2——4厘米的幼虾3万——4万尾;夏季(7——8月份)一般不投放幼虾,而投放的小龙虾亲虾,每亩水面投放20——25千克,雌雄比例为3∶1;秋季(9——10月份)每亩水面投放刚离开母体的幼虾(体长10——12毫米)3万——5万尾。
小龙虾池塘养虾技术:
(1)池塘清整。饲养龙虾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埂顶宽1米以上,坡度1:3,面积以3—8亩为宜,长方形,水深1—2米。新开挖的池塘和旧塘要视情况加以平整塘底、清除淤泥和晒塘,使池底和池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尽可能减少池水的渗漏。在清整的同时,用60—80厘米高的网片将池塘四周池埂封闭,网片的上端还要用20—25厘米的塑料薄膜封闭,以免敌害生物进入和以后龙虾逃逸。
龙虾为底栖爬行动物,决定其池塘产量的不是池塘水体的容积,而是池塘的水平面积和堤岸的曲折率。即相同面积的池塘,水体中水平面积越大,堤岸的边长越多则可放养虾的数量越多,产量也就越高。因此可在靠近池埂四周1—20米处用网片或竹席平行搭设2—3层平台,层设在水面下20—30厘米处,长2—3米、宽30—50厘米,两层之间的距离为20—30厘米,每层平台均有斜坡通向池底;平行的两个平台之间要留1—2米的间隙,供龙虾到浅水区活动。同时在池塘中间设置一定数量的垂直网片。
(2)清塘消毒。池塘清塘消毒,可有效杀灭池中的敌害生物如鲶鱼、黑鱼、蛇、鼠等,争食的野杂鱼类如鲤、鲫鱼等;以及致病菌。常用的方法主要有:①生石灰消毒:生石灰有干法消毒和带水消毒两种。干法消毒法:每亩用生石灰50-100千克,全池泼洒,再经3—5天晒塘后,灌入新水。带水消毒法:每亩水面以水深1米计算,用生石灰125—150千克溶于水中后,全池均匀泼洒。②漂消毒:将漂完全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用量为每亩20—30千克(含有效氯30%)。
池塘小龙虾养殖技术有哪些?怎么在池塘养好小龙虾?'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