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首先看饲料有无产品质量合格证。二是看有无饲料标签。饲料标签在包装袋的封口处,其标准由制定发布。生产企业必须附具饲料产品标签,包头鱼饲料生产,没有标签的饲料,根据有关规定不能经营,更不能购买。三看保质期。保质期是饲料标签注明的内容之一,凡超过保质期及没有注明保质期的配合饲料,不要购买。四看原料色泽。根据原料的色泽可大概判断饲料是否稳定,但色泽不是决定饲料好坏的标准,看看色泽是否一致均匀,颗粒度是否均匀,通威鱼饲料是哪生产的,有否结块、发霉现象。
2、 闻:饲料中常用各种调味剂,用于对动物的诱食调整其适口性,因此,不要根据气味来判断某种原料的多与少。要抛开香味剂气味,闻闻有没有其它气味,如发霉气味、油脂哈喇味、酒糟味、氨气味(尿素等非蛋白氮形成的)及其它异味。好的产品能闻到其特有的香味。
3、 尝:优质产品(配合饲料居多)香甜可口,不喇喉咙,鱼饲料生产工艺,不苦,无异味。
4、 喂:好的饲料适口性好,有时甚至不需要过渡,换料后直接采食。否则,大多数不采食,甚至拒食,但有病除外。
5、 便:优质饲料进食后不拉稀,成条状,色泽暗黄稍黑,表面有光泽,落地呈塔状。如呈球状或过干,说明饲料中纤维含量或含量过高。如拉稀(过渡期、***现象除外)说明饲料中原料存在问题,不要继续饲喂。但有些饲料进食后软便并不是拉稀,不应响长势时可继续饲喂。
6、 长:好的饲料饲喂半月后长势明显,或与其他饲料对比日增重胜出。
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是自然水体中的原始生产者,它吸收水域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素和二氧化碳,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得以大量繁殖,成为水域中基本的饵料资源,也是水色的主要因素之一。
水体中的浮游动物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是水域中的消费者,对水色变化的影响也很大,但它也是鱼类良好的天然饵料。
池塘好水的标准是:呈油绿色或黄褐色,上午水色较淡,下午渐浓。
水的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表明肥度适中,可进行正常投喂。
透明度大于40厘米时,水质太瘦应增加投饲量。
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水质过肥,应停止或减少投饵。
当水质过瘦时,鲢、鳙鱼会出现头大、尾小、背窄、游动无力的现象,甚至有瘦弱残废的个体漂浮水面,鱼饲料生产工艺流程,这表明水中浮游生物过少。
主养鲤鱼的水面可根据水的浑浊度来确定投喂的多少,如整池水都很浑浊,呈泥***,排除大雨或人为的原因,可证明鲤鱼在池底活动极频繁,不断拱泥而致水体浑浊,由此可判定鲤鱼处于饥饿状态,应加大投喂量。
春季水温低,摄食量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的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投饲量可逐渐增加,每天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
夏初水温升至20℃左右时,每天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1%~2%,但这时也是多病季节,因此要注意适量投喂,并保证饲料适口,均匀。盛夏水温上升至30℃以上时,鱼类食欲旺盛,生长迅速,要适当加大投喂,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4%,但需注意饲料质量并防止剩料,且需调节水质,防止污染。
秋季天气转凉,水温渐低,但水质尚稳定,鱼类继续生长,仍可加大投喂,日投喂量约占鱼类总体重的2%~3%。
冬季水温持续下降,鱼类食量日渐减少,但在晴好天气时,仍可少量投喂,以保持鱼体肥满度。无论冬天温度多低,只要鱼要吃料都应该投喂,为开春后鱼儿的迅速生长打下基础,也为开春升温后鱼儿有强健的体质而可以有效防范鱼病的暴发。一般情况下,在水温上升到8度以上时就可以开始投喂饲料。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