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是需要人力资源够强势才可以完成这样的职能转换,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强势”只是其中的一个“结果”,并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HR们不仅具有让人信服的***,公司数字化系统规划,同时具有对业务的通晓、对战略的洞察能力,而更本质的是具有对趋势的认知和敢于走出舒适区的勇气。“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法则,职场也不例外,经济环境对企业提出了更苛责的要求,而企业必然在机制搭建、能力构建和人才选择上不断的进行适应性调整,跟不上趋势的企业和人员必将淘汰。
所以面对趋势的要求,我们只能信受奉行。完成IT信息化规划的转型!
安全基础网络规划方案
根据对某集团的实际调研,获取了企业的网络需求,以此来制定企业基础网络建设规划方案和网络设备选型参考;以下提供基础版和企业版两种规划方案
1) 网络需求:
企业规划的网络节点为500个,主要的网络需求首先是资源共享,网络内的各个桌面用户可共享文件服务器/数据库、共享打印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其次是通信服务,***终用户通过广域网连接可以收发电子邮件、实现Web应用、接入互联网、进行安全的广域网访问;还有就是公司门户网站和网络通信系统(企业邮箱、企业即时通信和企业段信平台等)的建立。
2) 基础版规划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200~300台电脑联网,核心采用H3C S5500-28C-SI或S5500-20TP-SI交换机,以千兆双绞线/光纤与接入交换机及服务器连接;用户接入H3C S3100-26TP-SI或S3100-52TP-SI交换机,千兆铜缆/光纤上连核心交换机。Internet出口采用H3C MSR20-1X多业务路由器作为Internet出口路由、Secpath F1000-C或者UTM作为安全网关和移动用户的uPN接入网关。网络拓扑图如下:
工业4.0的四重天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工业时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工业时代里,因为生产厂家无法低成本的了解每一个客户的需求,所以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把需求做多的性能组合到一起,成为一款产品。
互联网改变了这个局面,人与人,人与厂商,整体数字化系统规划,可以低成本的实现连接,从而让每个人的个性需求被放大,人们越来越喜欢个性化的东西。但是个性化的东西需求量没有那么大,这就需要工业企业能够实现小批量的快速生产。这个时候,先得做点准备工作,就是工业3.0首先要进化为3.X,所谓工业3.X,其实就是先把ERP和MES等等信息系统彻底打通,让工厂原本的所有信息孤岛实现连通。这个时候,就从完全的自动化和部分的信息化,进入了完全的自动化和完全的信息化,也就是工业3.0大圆满阶段。所以万物互联,必须需要一个专门的通讯协议。
工业4.0第壹重天,智能生产
生产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还没有连接起来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东西,数字化系统规划,叫做RFID,射频识别技术。简单来说,这就相当于一个二维码,可以自带一些信息,他比二维码有优势的地方在于它可以无线通讯。多品种、小批量、定制生产,每一个商品从你在网上下单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为你定制的,他所有的特性,都是符合你的喜好的。这就是智能生产。
生产的过程智能化之后,作为成品的工业产品,也同样可以智能化。把产品作为一个数据采集端,不断的采集用户的数据并上传到云端去,方便用户进行管理。
德美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分歧之一,有效的数字化系统规划,就是先干智能工厂,还是先搞智能产品。德国希望前者,美国希望后者。至于中国,我们就走二者结合的路线。
工业4.0第三重天,生产服务化
智能产品会不断地采集用户的数据和状态,并上传给厂商,这个就使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能,向服务收费。
这个服务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智能产品实现后,每一辆汽车都会不断地采集周边的数据,来决定自己的行驶路线,整个运输系统会完全服务化,任何人都不需要再买车,有一天也许自己开车会成为严重的违珐行为,因为设备是智能的,而人确是不可控的。
在这个阶段,所有的生产厂商都会向服务商转型。
工业4.0第四重天,云工厂
当工厂的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入的时候,另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就有要孕育而生了,这就是云工厂。
工厂里的设备现在也是智能的了,他们也在不断地采集自己的数据上传到工业互联网上,此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哪些工厂的哪些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哪些是有空闲的。那么这些存在空闲的工厂,就可以出卖自己的生产能力,为其他需要的人去进行生产。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