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综合布线,综合布线方法技巧与一些名词概述!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15、配线架:使用接插线连接链路的一种交接装置,通过配线盘可以方便地改换或断开链路。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网络是将***的设备连接在一起,并使它们可以共享信息和资源的连接系统。正确的设计和实施一个网络系统可以提高通信的速度和可靠性,从而使得一个系统工作起来更加富有效率。这些单元沿着交换路径传输,它们并不是按照固定的顺序达到接收方(因此使用了异步这个术语)。网络的建设应该满足已公布的***和国际标准的要求,并应能够根据商业要求的改变进行不断的进化和升级。
?综合布线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整理详解!(三)
7、光缆光纤部分遇到的问题
自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光纤鼻祖高锟提出光纤通信理论之后,科技界的人们踏着这一主线逐步向前探索,实现了衰减在小于20db以下可以做电信通信线路目标。光纤在现在通信中已是不可代替的主体材料,从短距离几米到长距离几十千米,多模与单模光纤分担不同的传输速度与不同的传输范围,根据传输速率是百兆,千兆,万兆的要求,衰减从十几db到零点几个db,,通信的现代化在光纤的作用下,创造着无限的光芒,给通信行业的科技工作者赋予了极大的能力,为人类的需要,创造财富。但要说明的是:一辆能跑高速的汽车,需要好的驾驶人员操作;一条好的光纤链路,需要合格的技术人员施工。比如大唐电信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TD-LTE,均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主流移动通信标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如下不良链接,致使网速慢,严重的影响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综合布线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整理详解!
8、光缆的铺设,光纤熔接点是关键
在光缆施工中,首先要选择合格的光缆,根据所要铺设的线路环境选择不同种类的型号。例如:地下直埋光缆需要单铠或者双铠;空中架设是自承光缆或是一般光缆等等。在施工中,只要注意转弯半径,不要打结等即可符合要求。但是在光纤的末端接续是关键的细节点,无论是手工磨接,或者光纤机熔接,都应当把握好衰减在一定的范围内。笔者曾经有一次受到深刻的教训,在十几条光缆施工完成后,应用时有几条光纤网络传输速度很慢,查找计算机和局域网都没有故障,再使用ping的命令检查也能通过,反复查找,故障点难确定。后应该查找光纤的原因,当时由于OTDR的价格昂贵,单位没有买此仪器,只该请求他人帮助。网络的建设应该满足已公布的***和国际标准的要求,并应能够根据商业要求的改变进行不断的进化和升级。在用OTDR检查时发现,这些传输慢的光纤的熔接点的衰减值大多数在十几个db以上,在经过光纤的耦合件相加计算认为,整个光纤链路衰减较大,影响计算机正常通信。再追其原因,在光缆熔接时,光纤熔接人员操作规程掌握不好,光纤擦拭不洁净,在衰减大时不返工再熔接,而用简单的激光笔测量通过,验收人员认为其合格,但是结果造成计算机通信不良。
9、光纤的端面,应清洁无污
光纤的端面应该是既光又平滑,高度洁清,才能保障光信号无障碍的传输。成品光纤跳线已基本保证,在手工制作时,按照操作规程也可以达到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清洁无污不容易保证,因为手上的汗迹、空间的灰尘、夏天的潮湿都能引起光纤端面污斑产生。·不平衡变压器用于在平衡和非平衡线路之间实现阻抗匹配的设备,通常是用于双绞线和同轴电缆之间。笔者在工作中遇到,因为调整线路,有些时候工作环境较差,再加上施工人员工作粗心,经过施工人员重接调换光纤,结果把原来计算机能通信的线路变成了所连接的计算机不能正常通信的线路。在查找原因后,发现光纤端面产生了污斑,经过擦拭后正常使用。
?线缆敷设工艺
电缆敷设要满足以下技术指标:
(1)工作区内线槽布局要合理、美观;
(2)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3)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4)对绞电缆在工作区宜预留3~6cm的长度;
(5)线缆剥线处理:使用斜口钳在塑料外衣上切开“1”字型长的缝;割去无用的电缆外衣;
(6)缆线布放前应核对型号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7)在同一管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
(8)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监控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
(9)各缆线间的***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10)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至6米;工作区为0.3至0.6米;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至10米;
(11)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
(12)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
(13)电缆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支架上,水平敷设时,直接部份间隔距施3~5m处设固定点。在缆线的距离首端、尾端、转弯中心点处300~500mm处设置固定点;
(14)管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转弯处应绑扎固定。4对对绞电缆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为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应;
(15)应详细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归档;
(16)完成布线后要采用专用测试设备进行链路测试。保证所有信息点达到6类线路标准。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