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世界上***早实现工业化的***,而伦敦是世界上***早出现雾霾问题的城市之一。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让“雾都”之名举世皆知,据史料记载,从1952年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因雾霾***人数达4000人。而在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还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 尽管***认定死者只有老人和呼吸道***的患者,但是事实上,4000多名死者中只有三分之二是超过65岁的老人,45-64岁市民的***率是正常年份同期的三倍。此外,伦敦雾霾事件期间,***的***率也是正常年份的两倍。现在的伦敦早已抛掉了“雾都”的称号!他们是怎么治理的?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促使英国人开始反思。英国***开始重典治霾,他们制定了严苛的******,该取缔的取缔,该搬迁的搬迁,与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控制污染源,能源转型,全民参与治理。
治理***阶段
从1953年到1960年。英国***在1953年成立了由比佛爵士***的比佛***会(the Be***er Committee),专门调查烟雾事件的成因并制定应对方案。在比佛***会的推动下,1956年英国出台专门针对空气污染的《清洁空气法》。该法提出禁止黑烟排放、升高烟囱高度、建立无烟区等措施,并且在控制机动车数量、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同时,清洁空气***会(Clean Air Council)成立,负责监督空气污染的改善情况,并从对空气污染治理有经验、有学识或有责任的人那里获取空气污染治理建议。具体的管理措施包括由地方***负责划定***控制区,改造家用壁炉,更换燃料,禁止黑烟排放;设立奖惩机制,对控制区内进行壁炉改造的合理费用,由地方***补贴至少70%,而对违反条例的人员则依情节处以10-100英镑罚款或***高3个月的***。1960年,伦敦的***(SO2)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20.9%、43.6%,空气污染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治理第二阶段
从1960年-1980年。在1968年,英国***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修订和扩充,赋予负责控制大气污染的住房和地方***部部长更多权限,包括出台新的锅炉颗粒物和***排放限值的***,和可以强制要求地方***设立新的***控制区的***。1974年,***颁布《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规定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限制了油品(用于机动车或壁炉)中硫的含量。这一阶段***核心的措施,就是大幅扩大了***控制区的范围。到1976年,***控制区的覆盖率在大伦敦地区已达到90%。伦敦空气中SO2和黑烟的浓度在***阶段还略有波动,但到了第二阶段,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便有了显著改观,SO2和黑烟的浓度在短期内均大幅下降,10年降幅超过80%。到1975年,伦敦的雾霾天数已经从每年几十***少到15天,1980年降到5天。
治理第三阶段
1980年-2000年。这个时间段伦敦大气控制与治理的***已从控制燃煤开始逐步转向机动车污染控制。***陆续出台或修订了一系列法案,如《汽车燃料法》(1981年)、《空气质量标准》(1989年)、《环境保***》(1990年)、《道路车辆监管法》(1991年)、《清洁空气法》(1993年)、《环境法》(1995年)、《***空气质量战略》(1997年)、《大伦敦***法》(1999)、《污染预防和控制法》(1999年)。这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治理的******更加完善。
治理第四阶段
从2001年至今,这时候伦敦的空气质量和20世纪5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SO2和黑烟浓度分别下降84.2%和47.4%,都不再是伦敦的主要污染物。2002年,伦敦市长经过广泛咨询后发布了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其中详细说明了伦敦要如何达到***空气质量目标。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正式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提出将于2050年建成低碳社会。此后,伦敦的空气质量战略在2006、201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目前,伦敦空气质量控制的***是机动车污染控制,而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NO2)和PM10。低层空气中烟的污染有93%得到控制,酸雨的危害已基本消除。今天的伦敦,已然一座绿色花园城市。
伦敦雾霾治理对我国的启示!我们能学到什么?
首先是建立、完善立法及相关的******,严格***,加大***力度。将现存的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为主的***体系中的相关规定细化,出台具体的排放总量控制标准、污染物排放种类、限期治理制度等。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原则性层面。只有建立了完善、具体、可操作的******,环保***人员才能有法可依,依法***。在处罚方面,我国在立法中应当体现加大惩罚力度的条款,对排污企业或行为形成威慑或***。
其次,转变发展观念,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我国目前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工业废气排放是雾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2012年,我国工业排放的***约为2117.63万吨,***、粉尘为1235.77万吨。这不但使我国大气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也占用了大量的治理资金。英国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变观念,跳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业在GDP总量中的比重,同时鼓励创新,推动工业生产向价值链***迈进,降低能耗。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与使用,在新能源研发多***。
再就是,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处理城镇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英国的“花园城市”“低碳城市”概念为我国城市布局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城市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重新安排城市布局,用新城开发和疏导公众离开超大城市中心区,同时不计成本地保护城市中心区的自然环境。英国的经验表明,城市雾霾产生与城镇化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工业化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关,因此,我国城镇化应当妥善处理城镇化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要尽早干预、及时干预、合理干预,扩大***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功能,为环境把好关。此外,鉴于雾霾的跨界传输性,应当加强区域协同治理。
还有就是,完善民众参与机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建立更完善的全民参与机制,拓展民众参与治霾的渠道。 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的惩治力度,并让民众参与监督,使公众得以在实践层面监督***行为。
***后,通过市场机制规范企业行为。英国***通过市场机制来规范排污企业行为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将企业排污的成本内部化,有效弥补了市场失灵的弊端。企业通过***大化自身的利益,***终做出了降低排放量、自愿减排的选择。长期来看,内部化排污成本的方式,促进了企业自主减排;而加强技术投入,改进生产技术,***终促进了企业向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应当引入财政税收杠杆,完善碳交易市场等经济工具,通过市场进行治理,***则侧重完善市场机制和监督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样不但能节省***的治理成本,还能形成治理雾霾的长效机制。
从毒雾缭绕到蓝天白云,伦敦上空笼罩了一百多年的“阴影”终告消散。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利益重重的博弈、经济效益的“无形之手”、大刀阔斧的城市规划后,伦敦不再是柯南道尔爵士笔下那个充满罪恶的“雾都”了,天蓝了,云白了,人们再以不用为干净的空气当心了。伦敦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怎么学习?在大环境没有治理好之前,我们的小家庭怎么生活的更健康?让家人远离空气污染---雾霾的侵袭,建源家用壁挂新风机,有新风有净化,持续的氧气供应,把森林般的空气带回家!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