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学与企业战略
作者:2008/6/21 6:42:16

 引言

  道家哲学,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相传以老子成书《道德经》起始。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是中国历***主要的哲学流派之一。《道德经》亦被誉为中国三大哲学源流之一,在全世界都拥有广泛的影响。

  企业竞争战略,是当今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也是企业界***为关注的问题。就内部而言,要增加企业赢利能力,就要抓生产、抓管理,苦练“内功”。就外部而言,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一般来说,它只是市场中的一方,一环。基本上来说,一般企业在市场上,应看作多方对多方,不会有太多的机会主导市场。因而,如何与业同业竞争;如何通过市场把产品/服务销售出去;如何与***终消费者形成互动等,是关键问题。也是企业家们不能不重视、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欣喜地看到市场上介绍西方管理、竞争、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等书籍大量被翻译出版。国内***、培训界掀起一股介绍,培训其思想体系的方法,案例的风潮。

  但是,与此同时,却也常听到并发现:许多本土企业在对西方竞争、管理思想体系引入后,产生了不适应的症状。于是,笔者开始思索怎么样的思想体系适合中国企业,或者说如何有机的吸收西方的思想体系。经过对比,发现其原因主要在于中西方管理思想基础的不一致。也就是说,两种炯然有异的思想体系各自延续了几千年,实非一时一地之功可变更。 受国外企业家和学者研究《孙子兵法》热潮的启发,笔者试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找寻一些思想体系试论证出一套适合中国企业竞争的战略文化哲学体系。

  大家都知道,其实几千年来,中国的管理思想一直围绕着注重“术、势、法”的法家和注重“中庸、仁、义、礼、智、信”的儒家展开。并影响了海内外诸多的管理思想体系。

  道家,一提起来。大家恐怕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八仙过海”、“西游记”等神话传说和一些整天炼丹、白日飞升的拥有超自然能力的道士。当然,这里孰是孰非,我不做此论。我只想与各位就道家哲学与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试作探讨。使之能为***市场经济服务,使祖国传统文化有新的面目展现在人们面前。

  《道德经》是中国***早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也是道家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哲学思想与我们关心的企业战略有许多共通之处。如高亨所言:“《老子》虽只五千言,但辞要而趣远,语精而义深;运思浃于无名,立说超乎有相,凡宇宙之奥理,史乘之轨迹,物类以象征,人事之法仪,率以片言,摄其妙谛。”

  当然,《道德经》博大精深,我在此只能引其几点,以作思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里***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立体的概念。我们可以做如此假设,老子说的道就是大自然的常识、客观规律。是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而发展的描述自然规律的知识体系。那么它就可以泛指我们的生活、企业经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它可以泛指一切抽象的客观规律和事物,也可以在分析单一事物时,赋予事物这一属性。因此,老子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这一基本命题贯穿整个道家思想,也是我们论述道家哲学应用于企业战略竞争的根本。当然知道了“道”是什么,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就成了“***真正”的“无为”了。自然就什么结果也不会有。所谓“无为”,不是什么事也不做,也不动。而是指应按规律办事,充分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凭借一定条件去达成目标。

  所以,用在企业战略管理上,就是“顺”。顺应经济规律、消费需求、管理原理…。从这一点看,则所有的西方管理思想皆可溶入之,为我所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就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而言,企业战略成败与否,取决于总的市场供给与需求。当然,需求是千变万化的。企业家不能想当然的说,认为变化趋势就是XXX。基本来说,可以认为有五条原则:

  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计算客户需求总量的大小;

  由客户需求总量的大小,衡量市场供求双方的可能的供求曲线和价格;

  由我方在市场的份额的大小及其他一些因素,产生我方市场供应量的数;

  我方的供给能力将决定我方的成本;

  ***终结果,将决定我方的预期获利。

  成功的企业与失败的企业相比较,在于其充分尊重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认真投入、知己知彼。甚至借助客观规律帮助企业成功。反观失败的企业,则无法充分认识到以上规律,纵使企业实力强大,可在宏观经济规律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终将无法避免地走向失败。

商户名称:上海中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