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称心保姆真难
作者:2006/4/12 3:51:57
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本报的分类广告上时常能见到这样的广告:“高薪聘请年轻好保姆”,“年薪万元聘请有经验保姆”。小小广告凸显出当前保姆市场的诸多问题。 称心保姆难觅 “找个好保姆怎么就这么难呢?”家住八七路的蔡先生为找保姆真是伤透了脑筋。 为了帮助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蔡先生四处物色保姆。在一个月时间内换掉3个保姆后,蔡先生疲惫地说出了这句话。 在市区某小学的陈老师无奈地说:“在我家,不论是以前请的保姆,还是现在请的保姆,都和我的预想有不小差距。”今年5月,陈女士一家为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而忙成一团。为了更好地照顾刚出生的孩子,在老家熟人的推荐下,王阿姨到了陈老师家。王阿姨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妇女,不曾受过家政培训,而且对待孩子不够细心,这一点让陈女士一家十分***。可是因急需人手,陈女士一家也顾不了那么多,几天后,问题还是出现了,王阿姨只顾做饭,家里的其他家务王阿姨也没怎么料理,有时候,陈老师一家人下班回来,仍要手忙脚乱地做家务。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市的保姆市场需求量比较大,需求者一边心存戒备,一边又因为需求的紧迫,只能怀着侥幸的心理去寻求“称心保姆”。因此,一家一年换几个保姆不足为奇。一些雇主还抱怨自己家仿佛成了“保姆培训班”,好不容易教会了保姆做事,正感到用得称心时她们却走了。陈女士感慨地说:“现在要雇一个保姆并不难,但是要找一个完全合心意的保姆就太不容易了。” 保姆与雇主“对接”难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至少有两道屏障横亘在保姆与雇主之间。 ***,雇主与保姆间缺乏信任。“在这个领域里,信任和体谅是***重要的”市劳务市场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可在实际生活中,不少雇主与保姆之间往往缺少***基本的信任,如一些保姆向雇主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引起雇主的不满,进而失去雇主的信任。而一些保姆则认为,雇主整天对自己指指点点,一些力所不能及的活也交给她们做,使她们觉得缺少起码的尊重,因而从内心与雇主产生隔阂。保姆得不到信任就很难融入到雇主家庭,同样,雇主如不能消除保姆对自己的戒心,也就无法很好地向保姆传达自己的意图,于是形成***循环:雇主不放心保姆的行为,保姆又为雇主的疑虑感到别扭,不欢而散是必然的结局。 第二,保姆素质能力及思想观念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协调。现在,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保姆除了要看重“诚信”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保姆素质和能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家庭对保姆的要求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做家务、带小孩上。大多数的雇主认为,如果保姆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同时受过专门的家政服务培训的,每月多给一些工钱也可以接受。因为,具备这样条件的保姆,不仅能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可以辅导小孩功课,陪老人聊天,还能在主人六神无主的时候出个好点子。而现实的情况是,目前我市的保姆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其服务工作只能停留在简单、粗糙的低层面上,***终形成现代家庭和保姆之间的供求错位。此外,不少外来务工妇女的潜意识里也把保姆与旧时代的“仆人”、“佣人”混为一谈。不少当保姆的妇女认为,当保姆就是要听主人全家的使唤,还要看别人眼色行事,因此她们把当保姆看成是“没有办法的选择”。一位从事劳动力市场推介工作的人士认为,保姆就是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此基础上,努力学习适合自己的技能,掌握技巧,才能不断融入家庭中。 保姆市场潜力很大 近年来,我市许多需要保姆的家庭不知从哪里能找到合适的保姆,而一些外地来石狮农村妇女想做保姆,又不知道哪里需要保姆,因此,双方大都是通过熟人、老乡、朋友、亲戚等非市场途径进行撮合。由于没有统一、规范、覆盖面较广的劳动力中介***牵线搭桥,雇主对保姆的需求始终处在一种潜在的状态,尽管这种需求是巨大的,但很难转化为现实的市场。市劳动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样看待保姆市场:60岁以上的老年人,0至14岁少年儿童这两个年龄段的人都是***需要得到社会和家庭关照的人群,这其中隐含着对保姆市场的巨大需求,可以说保姆市场是一个朝阳产业,很有发展前途。

商户名称:上海民顺家政服务介绍所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