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景区关于旅游标识的开发与设计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国内***流比较少,自身的研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有限等因素,旅游标识这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标识系统缺乏整体性。
在国内的大多数景区中,标识的设计随意性很大,缺乏了整体的考虑。伏羲庙在标牌的设计上也同样存在着这些问题,标识牌在景区中散布,有的游客形象的称之为“补丁”。还有的一些旅游标识牌,只是纯粹的之路或是纯粹的景区说明,没有艺术效果,使游客看了十分乏味。
(二)英文标识问题。
由于改革开放的原因,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为了使其能够在旅游期间“零障碍”,伏羲庙也同样设置了一些英文的标识。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标牌标识设计制作,问题
却出现了很多,没有尊重英文的习惯方式,使一些外国游客在看了标识后摸不着头脑,比如“游客止步”,简单了译成了“visitor
stop”,这种中国英语也许只有中国人能够看得懂,而英语***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参观的景点,因为在英语中,“stop”与“station”都是站
点、景点的意思,英文直译为“游客的景点”。正确的翻译方式是按照其功能将游客止步的原因写在上面,比如“stuff only”(员工使用)或是“no
admittance”(未开发)等等。还有的标牌导游词将史载翻译为“SHIJI”,而英语中的“SHIJI”单指的就是中国的《史记》。造成了文
化上的误会。
(三)标识的特色性不强。
对于天水的伏羲庙,在设计标识的时候应该将其当地的元素考虑进去,比如这是中国境内
一座有伏羲像的庙宇,就应该以此为特色进行旅游标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但是在其旅游标识系统中,却很少能够看到这类的元素运用其中,取而代之的是很多的塑
料、不锈钢等等元素的运用,将其古朴的、传统的文化氛围打破,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如何把控在公共环境系统中标识设计制作的尺寸大小?
尺度是指某种比例关系给人的视觉感受,它与实际尺寸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尺度可能与实际尺寸吻合,也可能与实际尺寸有所差别。与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环境、不同空间范围内的视觉感受和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有关。
公共环境标识系统的比例对其尺度设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按照标识设计好的比例,根据已有的形体的尺寸,可以推算出公共环境标识标牌的整体和局部尺寸。当然这样得到的尺寸只是一个参考的尺寸标准,在此基础上要综合其他影响因素做考虑。
公共环境标识标牌设计的尺度必须符合***工程学的要求。通过数据统计得出各种活动的尺度依据,再把这种依据应用到标识设计之中,以保证符合人的活动需求,江西标识标牌,并强调其舒适性。在具体标识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的视点、视距、视角以及人的各种活动的需求,把握整体形态、微观材料、质感等元素,得出良好、舒适的尺度。
公共环境标识牌的尺度设计还要考虑所处环境的尺度,做到尺度有序,形成尺度序列。例如城市标志性标识必然要具有较大的尺度,增强其空间控制能力,借以形成标志性的视觉效果;建筑标识要根据建设的尺度进行设计;道路标识尺度相对较小,以适合道路环境和人的视线为准则;为室内环境设计的公共公共环境标识尺度又要更小,以符合室内环境和***工程学的原则。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