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厌氧罐供应商的行业须知
作者:上饶嘉源2020/5/17 7:13:57







工业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污水中污染物种类较多。根据污水对环境污染所造成危害的不同,大致可划分为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油类污染物、***污染物、生物污染物、酸碱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感官污染物和热污染等。固体污染物以悬浮物、胶状物和溶解固形物三种形态存在于水中。固体悬浮物的危害:当水被悬浮物污染,再大量排入自然界水体,将造成水体混浊,颜色改变。会自行沉降的悬浮物沉于水体底部,会危害水底栖生物的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沉积于灌溉的农田,会堵塞土壤空隙,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淤积严重,还会堵塞水道。4)在集气室的上部应该设置消泡喷嘴,当处理污水有严重泡沫问题时消泡。

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拨打图片上的电话吧!!!


印染污水絮凝处理法


  膜分离法: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化工分离单元操作,借助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可对印染污水中污染物进行***的分离、浓缩和回收。

  超滤法:超滤法是利用一定的流体压力和孔径的半透膜实现高分子和低分子的分离。超滤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筛滤作用,膜表面的孔隙大小是主要的控制因素,超滤技术可以使水循环使用。但此法只能处理所含染料分子粒径较大的印染污水。用超滤法分离颜料及酸性染料,去除率可高达99%例。与此同时,酸化菌也利用部分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因此,未酸化废水厌氧处理时产生更多的剩余污泥。

  反渗透法:反渗透法是通过半透膜选择性地除去染料污水中的溶质,从而使染料污水脱色。它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压力差约为2~10MPa。

  纳滤法:纳滤法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采用醋酸纤维素纳滤膜对染料污水进行分离处理,选择孑L径合适的纳滤膜.则可100%去除色度,COD的去除率也可达95%以上。



印染污水脱水技术简介


当前,国内外的印染污水多采用***与生化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就原理来说,生化主要用于COD,BOD的去除,***主要用于脱色、悬浮物及不可生物降解C0D的去除。目前印染污水脱色技术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种。

  化学法:用于脱色的化学方法常用的有混凝法、化学氧化法、电解法及光化学法等。

  混凝法是印染污水处理中采用较多的方法,有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两种。混凝法对去除COD和色度都有较好的效果。

  混凝剂加入污水中主要是通过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和沉淀网捕等作用去除污水中以胶体或悬浮状态存在的染料及其它污染物。

  常用的混凝剂有无机混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等。

  使用量较大的铝盐、铁盐等混凝剂对水中憎水性染料分子如硫化染料、还原染料、分散染料的混凝效果较好,且形成的絮体易于分离;但对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特别是对小分子量、单偶氮键、含有数个磺酸基的水溶性染料的混凝脱色效率较差。

  混凝法因染料品种和混凝剂的不同,脱色率在5O~9O%变动。

  电解法:电解法是污水处理中的电解质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的过程。污水中的污染物在阳极被氧化,在阴极被还原,或者与电极反应产物作用,转化为无害成分,被分离除去,可对印染污水实现有效脱色。传统的电解法对疏水性及亲水性染料都有较好的脱色效果,但电耗大。目前采用较多的是混凝一电解法,先去除胶体态或分散态染料,针对水溶性染料完成氧化脱色,以节省电能。研究表明对含直接、硫化、分散及媒介染料的印染污水采用电解法脱色率可达9O以上,酸性染料污水脱色率可达7O以上。发酵细l菌绝大多数是严格厌氧l菌,但通常有约1%的兼性厌氧l菌存在于厌氧环境中,这些兼性厌氧l菌能够起到保护像碳烷菌这样的严格厌氧l菌免受氧的损害与***。伍文波等利用利用废铁屑和粉煤灰的电化学原理处理印染污水进行了研究,发现色度去除率达95以上。

  光化学法:光氧化脱色法是利用光和氧化剂联合作用时产生的强烈氧化作用,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使污水中的C0D、B0D5和色度大幅度下降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光氧化脱色法中常用的氧化剂是氯l气,有效光是紫外线。紫外线对氧化剂的分解及对污染物质的氧化起催化作用。厌氧塔工作原理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废水首***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外循环回流的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



商户名称:上饶市嘉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