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生物处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厌氧消化在理论、技术和应用上远远落后于好氧生物处理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这促使人们对厌氧消化工艺进行重新认识,对处理工艺和反应器结构的设计以及碳烷回收进行了大量研究,使得厌氧消化技术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很大进步,并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填料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厌氧消化具有下列优点:无需搅拌和供氧,动力消耗少;能产生大量含碳烷的沼气,是很好的能源物质,可用于发电和家庭燃气;可高浓度进水,保持高污泥浓度,所以其溶剂有机负荷达到***标准仍需要进一步处理;初次启动时间长;对温度要求较高;对毒物影响较敏感;遭***后,***期较长。污水厌氧生物处理工艺按微生物的凝聚形态可分为厌氧活性污泥法和厌氧生物膜法。厌氧活性污泥法包括普通消化池、厌氧接触消化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等;厌氧生物膜法包括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流化床和厌氧生物转盘。
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拨打图片上的电话吧!!!
UASB反应器分离装置
三相分离器是UASB反应器***有特点和***重要的装置。它同时具有两个功能:1) 能收集从分离器下的反应室产生的沼气;2) 使得在分离器之上的悬浮物沉淀下来。
三相分离器设计要点汇总:1) 集气室的隙缝部分的面积应该占反应器全部面积的15~20%;2) 在反应器高度为5~7m时,集气室的高度在1.5~2m;3) 在集气室内应保持气液界面以释放和收集气体,防止浮渣或泡沫层的形成;4) 在集气室的上部应该设置消泡喷嘴,当处理污水有严重泡沫问题时消泡;5) 反射板与隙缝之间的遮盖应该在100~200mm以避免上升的气体进入沉淀室;6) 出气管的直管应该充足以保证从集气室引出沼气,特别是有泡沫的情况。虽然厌氧消化过程可分为以上四个过程,但是在厌氧反应器中,四个阶段是同时进行的,并保持某种程度的动态平衡。
对于低浓度污水处理,当水力负荷是限制性设计参数时,在三相分离器缝隙处保持大的过流面积,使得***l大的上升流速在这一过水断面上尽可能的低是十分重要的 。
印染污水絮凝处理法
膜分离法: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化工分离单元操作,借助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可对印染污水中污染物进行***的分离、浓缩和回收。
超滤法:超滤法是利用一定的流体压力和孔径的半透膜实现高分子和低分子的分离。超滤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筛滤作用,膜表面的孔隙大小是主要的控制因素,超滤技术可以使水循环使用。厌氧活性污泥法包括普通消化池、厌氧接触消化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anaerobicsludgeblanket,UASB)、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等。但此法只能处理所含染料分子粒径较大的印染污水。用超滤法分离颜料及酸性染料,去除率可高达99%例。
反渗透法:反渗透法是通过半透膜选择性地除去染料污水中的溶质,从而使染料污水脱色。它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压力差约为2~10MPa。
纳滤法:纳滤法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采用醋酸纤维素纳滤膜对染料污水进行分离处理,选择孑L径合适的纳滤膜.则可100%去除色度,COD的去除率也可达95%以上。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