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的分类
按孔式——单音附管的发音用上手小指或下手拇指控制音孔的开合。优点:便于及时配合主管演奏,转换快。缺点:附管音孔处于常开状态,对于演奏不常用附管的曲目须用手指常按住音孔,影响其它手指的灵活性。
可调音葫芦丝——主管、附管上都安装有铜制调音节(简称铜插),可对音高作细微调整,不能调节筒音。调音是非线性调节,调定后不能再变动。不可拆卸葫芦丝——主管、附管粘接在葫芦上,非***维修人员不能拆卸。
双音葫芦丝——只有高音附管发一单音,另一附管只起到配饰作用。
三音葫芦丝——两只附管都分别发一单音。低音附管不常用,特别是中、低音葫芦丝其实用性几乎为零。
多音式——多音附管上开有四个音孔,发主管一、三、四、五音孔音,学葫芦丝中心,可配合主管发简单旋律音。可分为超高音葫芦丝、高音葫芦丝、次高音葫芦丝、中音葫芦丝、次中音葫芦丝、低音葫芦丝、超低音葫芦丝等。
扩音域葫芦丝——又分为加键和不加键两种。在同一主管上音域扩宽为一个八度另五个音。
学习对象: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
上课形式:一对一上课 。
电话咨询客户可免费上体验课,体验课满意再选择报名。 现在赶紧预约试课吧!
地址:南宁市北湖唐山路口华基商业中心六楼(南师附小对面)
联系人:张老师。
公车路线:6路、16路、206路、91路、85路、73路、218路、30路、38路、44路、74路、78路、80路、
212路、202路、到北湖唐山路口下车
云南是葫芦丝的发源地,是中国少数民族***多的省份。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筚郎叨”(“筚”为傣语吹管乐器的泛称。“郎”为直吹之意,“叨”即葫芦),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云南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常用的调为G、降B、C、小D、大D、F、等调。葫芦丝在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中都有传承。但在梁河县芒东、勐养两镇的傣族地区传承得更为广泛。今天,人们已将葫芦丝***为傣族传统乐器。“葫芦丝”在民间称为“葫芦萧”,别处也有称为“葫芦笙”,名称的变化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解放初期,知识青年下乡,将傣族不标准的汉语“萧”误听为丝而得名,有说是为了区别于哈尼族的“芦笙”又区别于“萧”(萧无簧),故文艺工作者将它定名为“葫芦丝”。葫芦丝的傣语名称为“筚朗道”,“朗道”为“葫芦”的傣语名,“筚”为傣语对吹管乐器的总称。德昂语称“筚格宝”,阿昌语称“拍勒翁”。
学习对象: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
上课形式:一对一上课 。
电话咨询客户可免费上体验课,体验课满意再选择报名。 现在赶紧预约试课吧!
地址:南宁市北湖唐山路口华基商业中心六楼(南师附小对面)
联系人:张老师。
公车路线:6路、16路、206路、91路、85路、73路、218路、30路、38路、44路、74路、78路、80路、
212路、202路、到北湖唐山路口下车
练好循环换气的关键在哪里?
循环换气的关键在于新空气与余气之间的连接必需要柔和顺畅,不留痕迹。主要流程为:正常呼气→扩张口腔储存余气(口腔形状同汉语拼音O音,舌根收缩的,学葫芦丝机构,喉结位置向下)→舌根送气=用鼻快速吸气=支撑点下移→提升气息连接→正常呼气。关键步骤为横隔膜支撑点下移到提升气息这一步,北湖学葫芦丝,这一步骤将影响新鲜空气与余气的连接是否有痕迹,是否顺畅。当舌根送气和快速吸气并将气下沉(同深呼吸,支撑点位置下降,小腹压力增大,腰部扩张),然后迅速提升气息(通过小腹压力),注意气息提升过程要平缓流畅,否则气息容易有间断或突强之感,气息连接成功后转入正常呼气。通常在一口气过半时就需要换气了,而且一次换气不够可以连续换几次气,以满足乐曲的气息需要,但必须要使音乐不间断,同时音乐进行也不能有突强、突弱的情况,应前后一致。
这一点掌握起来并不太容易,南宁学葫芦丝,需要反复体会,寻找感觉,并将找到的感觉通过大量的训练固定下来,形成习惯,这样循环换气才能运用自如。
学习对象: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
上课形式:一对一上课 。
电话咨询客户可免费上体验课,体验课满意再选择报名。 现在赶紧预约试课吧!
地址:南宁市北湖唐山路口华基商业中心六楼(南师附小对面)
联系人:张老师。
公车路线:6路、16路、206路、91路、85路、73路、218路、30路、38路、44路、74路、78路、80路、212路、202路、到北湖唐山路口下车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