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支护桩施工要点
(1)支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80mm,正常基底标高处桩间距1.2m。
(2)支护桩分两批施工,相邻桩采用挖一个跳一个,待相邻桩浇筑C30混凝土24h后方可开孔。
(3)间距1.2m支护桩配置12根Φ12钢筋和7根Φ14钢筋两种类型, 箍筋配置Φ8@150螺旋筋。
(4)护桩基坑底以上部分桩间采用挂Φ6.5@200×200mm钢丝网,喷80mm厚C20细石混凝土。
(5)严格控制桩顶标高、桩底标高、桩径、桩距,孔底沉渣不大于100mm。
(6)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工艺,充盈系数不小于1.1。
(7)状态垂直偏差不大于0.5%,桩径允许偏差50mm,桩位允许偏差50mm。
(8)钢筋笼箍筋和加强筋与主筋焊接必须牢固,保护层应确保钢筋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每4m一组,一组三块垫块。
(9)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复查确认钢筋直径及数量。
(10)配合基坑监测单位进行桩身应力盒预埋。
支护结构倾斜监测
根据支护结构受力及周边环境等因素,在关键的地方设点监测
①经纬仪观测法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在支护结构侧面布设测点,用光学经纬仪观测支护结构的倾斜。
②布设测斜管
一般情况下,基坑每边设1~3点,测斜管深度应不小于支护结构入土深度,采用高i精度测斜仪定期进行监测,以掌握支护结构在各开挖施工阶段的倾斜变化情况,及时提供支护结构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分析计算结果。
锚杆的分类及应用
根据预先施加预应力与否,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预应力锚杆,另一类是非预应力锚杆。
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所采用的支护结构通常被设置成悬臂结构,在嵌固深度上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控制在0.5H到1.0H之间(H指的是基坑深度,普遍集中在5m到10m这一范围)。通过预应力锚杆这种支护结构,能够大幅减少嵌固深度,同时优化受力形式,不仅便于施工,减少施工时间,而且有利于工程材料的节省,另外,可靠性也较有保证,因此,预应力锚杆技术开始在深基坑支护中获得了大量应用。
预应力锚杆的构造
预应力锚杆包括三大部分:
1)锚头。锚杆通过锚头和围护结构连接到一起。对锚杆施加相应的预应力时,便会通过锚头这一装置将力传递给结构物;
2)杆体。杆体将锚头、锚固体这二者连成整体,具有弹性变形特征,负责预应力的传输;
3)锚固体。负责将拉力通过杆体转移给地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