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设备的用途
适用于处理常温、大风量、中低浓度、易挥发的有机废气,可处理种类包括苯类、酮类、酯类、醛类、醚类、烷类及其混合气体。
首先有机废气经干式过滤器去除部分粉尘颗粒物,然后将符合吸附条件的有机废气送入活性炭吸附箱进行吸附净化,净化后的洁净气体由主排风机排入大气中。吸附装置配有备用吸附箱1套,当活性炭吸附饱和后通过控制阀门切换至催化燃烧脱附状态,脱附再生系统采用在线脱附再生,也可采用离线脱附再生,即吸附过程为连续式处理工艺,在备用吸附装置投入使用同时,饱和吸附箱则进行脱附工作,脱附后活性炭箱预备至下次循环使用。
催化燃烧技术的产生及发展概况
我国古代以发酵的方法酿酒和制醋,成为人类利用生物催化剂或催化剂的开始。直到18世纪,才出现了有关非生物催化的应用与研究。1740年,英国医生Ward,硫磺和硝石一起燃烧制***;1746年,Roe,J铅室代替玻璃容器,对Ward的方法进行了改进,这是工业上采用CO催化剂的开始;1806年,法国的Clement,N.和Des-ormes,C.B.阐明了在氧化氮作用下,SO2转化成SO3的机理;1816年,英国化学家D***y,H.发现铂能促进和醇蒸汽在空气中的氧化。
1836年,贝采尼乌斯(J.J.Berzelius)提出了"催化"和"催化剂"的概念,于是人们对催化现象的观察和系统研究也于19世纪开始了。1895年奥斯特瓦尔(W.Ostwald)从理论上推断出了"在可逆反应中,催化剂仅能加速化学反应,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而获得了190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20世纪初,催化合成氨技术的工业化,使催化原理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峰,也可以说是催化化学中的里程碑。
1913年哈伯(F.Haber)等人利用天然磁铁矿,发明了双促进熔铁氨合成催化剂,利用原料气循环使用的流程,实现了合成氨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多相催化工业技术经历了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石油炼制技术的大发展(如催化裂化、加氢裂解、催化重整和异构化等);70年代至80年代,是石油化工的大发展阶段(如新型择形Z***-5分子筛催化剂用于异构化、歧化和芳烃化过程等);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出现了环境催化技术的大发展,例如催化消除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可挥发性有机组分(VOCs)的催化氧化。
活性炭吸附加低温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设备
吸附浓缩是我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VOCs处理设备,是将吸附浓缩单元和热氧化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主要针对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经吸附净化并脱附后转换成小风量、高浓度的有机废气,对其进行热氧化处理,并将有机物燃烧释放的热量有效利用。吸附浓缩的主要产品:分子筛吸附浓缩、蜂窝活性炭吸附浓缩、活性炭纤维吸附浓缩;
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通入活性炭吸附床,与蜂窝状活性炭充分接触,净化,并脱附再生后转换成小风量、高浓度的有机废气被送往催化燃烧床进行氧化,在280℃以上时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无害气体。燃烧后的热废气通过热交换器加热冷空气,热交换后降温的气体部分排放,部分用于蜂窝状活性炭的脱附再生,达到废热利用和节能的目的。
技术特点1、技术优势采用吸附性能好、气流阻力小的蜂窝活性炭,吸附床气流层分布均匀稳定、压降小。不仅满足吸附净化要求,而且使吸附装置小型化、阻力低,用中低压风机就能满足排风要求,降低能耗和噪音污染。2、核心材料蜂窝活性炭,耐水性好、强度高、吸附容量大;拥有的比表面积及全孔分析仪,可对吸附材料性能分析,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适用范围①适合涂料、涂装、印刷、电子、电池、隔膜等行业。②适用常规有机物,不适用酮、脂等易氧化类有机物,因吸附材料,存在风险。
voc废气催化燃烧设备特点及优势
:废气净化率高,可达95%以上,热回收率高
安全:低温反应,配有阻火系统、报警装置等保护措施
无二次污染:不产生氮氧化物等二次污染物,所有过程不造成二次污染
适应性强:-20℃-70℃温度下均可工作,可适应不同浓度组分的废气净化
自动化控制、能耗低:操作简单,遇故障自动报警,低耗节能
使用寿命长:高温不锈钢包边,防腐耐用,催化剂使用寿命长
voc废气催化燃烧设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废气净化方法。它是在催化氧化和蓄热式焚烧法(RTO)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系列节能设计和材料继而发展成为现代***的有机废气处理技术。
废气在250℃~400℃的温度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具有热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能耗低、安全、使用寿命长等优势。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