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名称的由来:本净化装置是根据吸附()和催化燃烧(节能)两个基本原理设计的,即吸附浓缩-催化燃烧法,本装置由前置预处理装置、活性炭吸附脱附装置、催化燃烧装置、电力控制系统以及风机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依靠催化剂的作用,有机废气中的可燃成在较低的温度下氧化分解净化的方法。
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预处理阶段:由于大多废气中都含有不同浓度的颗粒及粉尘,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的原理,因此本装置必须有前置处理装置,为了保证进入活性炭吸附箱的废气中颗粒物小于 5mg/m3,本装置在前端设置干式过滤器。干式过滤器由初级、中级、三部分组成,目的就是保证活性炭不被堵塞,保证其吸附效果。
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吸附阶段:当有机废气经过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吸附层时,有机物质便会被活性炭所吸附,洁净气被排出;经一段时间的吸附厚后,活性炭达到饱和状态时,此时停止吸附,有机物便会被浓缩在活性炭内,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净化效率,后再通过催化燃烧脱附,***活性炭吸附能力,同时干净的气体被排放出去。
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设备主要处理涂装、印刷、机电、家电、制鞋、塑料及各种化工车间里挥发或泄漏出的***有机废气的净化及臭味,适用较低浓度的、不宜直接燃烧或催化燃烧和吸附回收处理的有机废气,尤其是对大风量的处理场合,其处理效果显著,经过处理的气体经实时检测可达标排放,均可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当有机废气进行处理的时候,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的内部加热元件产生热能后,通过风机和连接管道将热空气吹入活性炭床,使活性炭床升温
2)经过活性炭吸附工艺的活性炭在温度变化后,废气中的有机物从活性炭中气化解析出来,在风机负压引导下有机物通过脱附管道进入催化燃烧床再次升温并与填装在催化燃烧床内部的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有机物得到二次分解净化。
3)当催化床温度达到250~300℃时,有机物即可开始反应,利用有机废气燃烧产生的热空气循环使用,反应后的热量达到一定值时加热元件可以停止工作(即为无功率运行状态).
我国古代以发酵的方法酿酒和制醋,成为人类利用生物催化剂或催化剂的开始。直到18世纪,才出现了有关非生物催化的应用与研究。1740年,英国医生Ward,硫磺和硝石一起燃烧制***;1746年,Roe,J铅室代替玻璃容器,对Ward的方法进行了改进,这是工业上采用CO催化剂的开始;1806年,法国的Clement,福州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N.和Des-ormes,C.B.阐明了在氧化氮作用下,SO2转化成SO3的机理;1816年,英国化学家D***y,H.发现铂能促进和醇蒸汽在空气中的氧化。
1836年,贝采尼乌斯(J.J.Berzelius)提出了'催化'和'催化剂'的概念,于是人们对催化现象的观察和系统研究也于19世纪开始了。1895年奥斯特瓦尔(W.Ostwald)从理论上推断出了'在可逆反应中,催化剂仅能加速化学反应,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而获得了190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20世纪初,催化合成氨技术的工业化,使催化原理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峰,也可以说是催化化学中的里程碑。
1913年哈伯(F.Haber)等人利用天然磁铁矿,发明了双促进熔铁氨合成催化剂,利用原料气循环使用的流程,实现了合成氨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多相催化工业技术经历了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石油炼制技术的大发展(如催化裂化、加氢裂解、催化重整和异构化等);70年代至80年代,是石油化工的大发展阶段(如新型择形Z***-5分子筛催化剂用于异构化、歧化和芳烃化过程等);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出现了环境催化技术的大发展,例如催化消除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可挥发性有机组分(VOCs)的催化氧化。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