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技术介绍
古代防水技术
中国古代防水层的做法常用粘性土或粘性土掺入石灰,即灰土(见灰土基础),外加糯米粥浆和猕猴桃(即羊桃)藤汁拌合,有时还掺入动物血料、铁红等,分层夯实组成。这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地下陵墓或储水池等工程防水常用的一项独有技术。灰土强度随时间增长,其防止渗漏能力也逐渐提高。河南辉县出土的公元前3世纪战国末期墓葬,在椁室四周填满相当厚的砂层和木炭,上面用粘土夯实,通过这些措施收到***的防水隔潮的效果。的马王堆汉墓也有相类似的构造,说明中国在很早以前即有成功的防水措施。中国古代建筑在屋盖构造中,有以铅锡合金熔化浇铸成约10毫米厚的板块,焊成整体,俗称“锡拉背”或“锡背”,就是宫殿建筑使用的一种防水材料。北京故宫御花园内的钦安殿,已经历时500余年,至今完好。20世纪70年代初翻修城楼时,在屋脊上也发现宽3米、厚3毫米的青铅皮,用作防水层。这是锡背的一个变种。
房屋基础加固的加固方法适用范围
(1)加大基础底面积适用范围:加大基础底面积法适用于当现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基础加固。基础加固构造要求:
a、当基础承受偏心受压时,可采用不对称加宽;当承受中心受压时,房屋加固补强抗震,可采用对称加宽;
b、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将原基础凿毛和刷洗干净后,铺一层高强度等级水泥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剂,以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础的粘结力;
c、加宽部分的主筋应与原基础内主筋采用焊接方式进行拉结,并设置梅花布置的拉结筋(如抗剪需要该筋需根据计算确定)。
(2)加深基础法适用范围:加深基础法适用于地基浅层有较好的土层可作为持力层且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
基础加固的该方法即将原基础埋置深度加深,房屋加固补强,使基础支承在较好的持力层上,以满足设计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构造要求:
a、采用加深基础法加固既有房屋基础时需分批、分段、间隔进行。间隔开挖长度约1.2m左右,宽度约0.9m的竖坑;
b、基础下的竖坑应采用现浇混凝土灌注,并在距原基础底面80mm处停止灌注,待养护一天后再掺入和速凝剂的干稠水泥砂浆填入基底空隙,确保密实。
(3)锚杆静压桩适用范围:锚杆静压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
基础加固原基础构造要求:原基础承台除应满足有关承载力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承台周边至边桩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00mm;原基础压桩孔部位作为承台的基础厚度不宜小于350mm,否则应采取附加封桩锚固措施;桩顶嵌入承台内长度应为50~100mm;压桩孔内应采用C30微膨胀早强混凝土浇筑密实。
为什么要进行新旧房屋加固改造?
前很多厂房陆续进入老化期,又因工厂拆建费用高,而通过对这些旧厂房进行厂房房屋加固改造手段以弥补旧厂房功能缺陷又可保证厂房结构的后续安全使用,为什么要进行新旧楼房改造加固?
设计时,注重节省,其承载力富余较少,结构安全系数较小,不利于后期引进大型重量级的***生产装置设备。
由于当时施工条件的限制,浇筑混凝土的强度往往达不到设计强度,或强度离散性较大,使得结构安全系数进一步下降。
混凝土构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风化和破损较为严重,导致构件有效截面面积减小,露筋和钢筋锈蚀,房屋加固补强工程承包,终使得构件承载力降低。
钢结构构件及连接件锈蚀,房屋加固补强改造,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实际荷载相对于设计荷载有所改变,引起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
混凝土屋面板风化严重,引起露筋及混凝土块掉落的现象。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引起基础下沉,房屋开裂。
由于温度应力引起围护砖墙开裂。由于钢吊车梁截面太小,在吊车运行时会引起过大的振动,影响吊车的正常使用。新旧房屋加固改造能够使建筑得到继续应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