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铝型材——对传统建筑行业的冲击
每当一个新型行业兴起的时候,必然也是另外一个传统行业落幕的时候。就好像当我们看着超薄的LED彩电的时候,回头看看,哪里还有印象中那笨拙的纯平电视的身影?工业铝型材的出现也一样。在工业铝型材逐渐取代老式建材,成为各个领域的材料后,传统建材必然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在这个时候那些传统建筑行业应该怎么办呢?不应该一味的得过且过、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小日子。应该把眼光放长远,逐步的让自己的企业也转型到新型建材的行列里去。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资本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将是必要的下场。
工业铝型材的普及应用,让我们看到了对未来的期待,也给那么老式建材行业敲响了警钟。
工业铝型材规格划分标准
工业铝型材就是铝棒通过热熔、挤压,从而得到不同截面形状的铝材料。
铝型材按用途可以分为:1、门窗的建筑用门窗铝型材;2、CPU散热器的专用散热器铝型材;3、铝合金货架铝型。
按按合金成分可以分为:1、阳极氧化铝材;2、电泳涂装铝材;3、粉末喷涂铝材;4、木纹转印铝材;5、刨光铝材。
以工业铝型材为例,详述下其规格:工业铝型材的规格除了大规格型材外,更多的是中小规格的型材,在工业型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品种规格多、批量小是其特点,而且有些行业的用材还未开发,这比大型材可能更具有潜力。适当考虑减缓大型、特大型挤压生产线的建设。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大型、特大型铝挤压材生产线有十多条,生产能力超过100kt/a,大大超过近期内大型挤压材的需求量。
近些年来上的大型、特大型挤压生产线大多是以轨道车辆型材为目标建设的,但轨道车辆型材的需求很有限,几条挤压生产线都建成后,由于需求与产能相差较大,如果不能加大在其它行业大型材需求的开发力度,必然会在轨道车辆型材生产线上引起激烈的竞争,现在再上大型挤压生产线可能会使企业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加大工业铝型材的开发力度。工业铝型材的需求一方面受整体工业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开发力度不足有关。
中国建筑铝型材工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建筑铝型材挤压工业始于1980年3月,那时在广州东郊圆材兴建的铝制品六厂投产,所生产的铝型材全部以补偿贸易的方式返销香港。1980年7月,深圳西材实业公司的铝型材厂投产;同年,营口铝型材厂与天津市铝型材厂分别从日本引进1台16.3MN油压机,生产建筑铝型材,供应国内市场。从此中国建筑铝型材工业在南、北方几乎同时起步发展起来。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中国建筑铝型材挤压工业大发展的一个时期,1984-1986年期间,生产企业由69个增加到175个,年平均增长率为61%,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的南海市;铝型材挤压机台数由96台增加到305台,年平均增长率为81.3%,生产能力由9万吨/a增加到38万吨/a,平均增长率为106.1%,年产两由2万吨/a上升到6万吨/a,平均增长率为87.7%。
1991年以后,中国又掀起一次铝型材发展的浪潮,而且这次浪潮比上一次更加迅猛,涉及的范围更广,遍及大江南北与长城内外,并于1996年达到顶点;铝型材挤压企业达到1400多家,挤压机台数超过2800台,匡算生产能力近350万吨/a,大大超过市场需求。
从1997年起,中国铝型材工业结束了数量型高速发展期,进入了以效益为中心的结构调整期,一些竞争力弱小的挤压企业纷纷退出市场、停产或转产工业铝型材。而一些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则通过资产重组与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能力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重新调整组合,到2004年底,中国在产的建筑铝型材挤压厂尚有650家左右,在产的建筑铝型材挤压机与工业铝型材挤压机约3000台,产能为350-400万吨/a。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