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的染色机理包括两个过程
活性染料若按染料母体的结构分类,有偶氮型、蒽醌型、酞箐型等。但通常活性染料按其活性基的结构分类,如带有三聚氯基的常称为均三氮苯型(或均三嗪型)活性染料;带有基的称为型活性染料等。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活性基团的类型在不断增多,活性染料的品种也日益繁多。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活性基团的类型在不断增多,活性染料的品种也日益繁多。 活性染料的染色机理包括两个过程:吸色和固色。吸色既是染料与水分子同时进入纤维内部而被纤维吸着,因此活性染料分子中均含有亲水性基团,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固色既是染料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纤维分子中的基团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共价键而被染色。
什么是分散染料?有哪些特点?
分散染料是一类分子比较小,结构上不带水溶性基团的染料。它在染色时必须借助于分散剂,将染料均匀地分散在染液中,才能对聚酯之类的纤维进行染色。
产品特点:
1.将分散功能、匀染功能、促进移染功能和加速扩散的功能结合起来,满足染色工艺的一切要求。
2.按染料和染色深度,修补剂能大大减少染色时间,在温差不大的情况下,它能补偿温差对染色结果的影响;
3.染超细聚酯纤维时,要求染料的用量大,修补剂的促散作用能提高竭染率;
4.能提高染色织物的磨擦牢度。
印花色浆的分散性能(絮凝程度)
印花色浆的分散性能(絮凝程度) 选段:种差异往往使颜料絮凝体不再均匀分布,当成膜因漆膜内部在温度、密度和表面张力上存在的微小差异,颜料絮凝体和漆基自然参与这种运动。 助剂对颜料颗粒的解絮凝程度决定色浆分散体的大小和稳定性。一般来说,不可能达到完全解絮凝(即颜料在体系中成原级粒子均一稳定存在),只是以颜料颗粒的附聚体的形式均匀分布在体系中。一种好的色浆它的解絮凝程度是相当高的,也就是说,附聚体是尽可能小的,这样才具有良好着色力、优异展色性和存储稳定性的保障。因色浆的分散性能不好,色浆中颜料絮凝体与基料中的白色颜料、填料颗粒的迁移性差异比较容易体现出来,这种差异往往使颜料絮凝体不再均匀分布,当成膜因漆膜内部在温度、密度和表面张力上存在的微小差异,颜料絮凝体和漆基自然参与这种运动,颜料絮凝体随之分离,导致浮色和发花。若色浆分散性能好,则可以避免浮色和发花的发生。另涂料自身的分散性的好坏也直接影响色漆的浮色和发花。 色浆的耐光耐候性的测试是通过户外曝晒(如美国的佛罗里达、我国的土鲁番都有曝晒场等),但实际户外曝晒时间太长,现在一般色浆性能检测大多是通过仪器设备模拟测试。 耐光性:使用户外乳胶漆做成1/3ISD和1/25ISD标准色样来进行曝晒。采用氙灯光源(1000W)曝晒72小时,使用1-8级蓝羊毛尺与标准色样同时曝晒,得出色差来评级,1级为差,8级为,(已通过测色软件评定) 耐候性:使用户外乳胶漆做成1/3ISD和1/25ISD标准色样来进行曝晒。指100克颜料形成均匀团块时所需的精制亚麻仁油的克数,以吸油量小者为好,吸油量与颜料颗粒的比表面积和结构有关。采用ATLAS人工老化仪曝晒500小时,使用ISD灰卡进行色差评级、1级为差、5级为。(已通过测色软件评定)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