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也是被打大的,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被打了!(非常的义正言辞) 孩子该不该打?
难道孩子生来就该打么?孩子该不该打由谁说了算?
各位家长可以找个时间做个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问问孩子说说:孩子啊,宝贝啊,以前爸爸/妈妈,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打你开不开心?
只要你一问出来,一定只会有两种答案,哪两种答案呢?
1.如果孩子回答:“爸妈,还可以呢”。
这说明你这个孩子还真可以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样的孩子叫欠揍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定要打,越打越成才,越打越改变,越大越长记性。
不知有没有听过一些狼爸虎妈的故事?有些家长把孩子打上了清华北大,有没有?其实这样的故事背后,一定是遇到了一个欠揍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有时候打,会有很多的成长和变化。但这样的孩子是数的,只有低于5%的孩子属于这一类孩子,而95以上的孩子都属于非欠揍的孩子。
2.如果孩子回答:“爸妈,我一点都不开心”。
这说明您的孩子属于非欠揍型的孩子。以后要不要打,也不能打,因为打也不可能发生改变,打也不可能长记性,打了也是白打。这样的孩子打了也不会保持多久,很快又会犯同样的错误,福田区家庭教育,甚至还会变本加厉。
良好习惯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从孩子两三岁开始培育良好习惯,如吃东西不能挑食,看电子产品规定时间,按时睡觉、起床等;每天陪孩子看看书,家庭教育的问题,背背儿歌古诗,玩玩游戏,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引导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教会孩子学会分享、有错必纠,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格等等。
孩子是需要陪伴的,他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家长,作为父母,无论都忙,每天都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孩子越大,学习和生活中的疑惑也会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他们或者引导他们。
很多教师,大多兼有“老师”与“父母”的双重身份。一些教师对待班上的学生,能够关心呵护,耐心指导,做到热爱学生,爱生如子。然而,对待自己的孩子,却缺乏应有的耐心、细心和信心,主要是因为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太高,忘却了自己的孩子也是学生,也需要尊重、理解、信任、宽容、激励。该怎么办呢?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孩子足矣!还有什么比让自己的孩子跟班上的学生一样,能够快乐地学习、尽情地玩耍、正常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更加重要的吗?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