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
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我们可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也是被打大的,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被打了!(非常的义正言辞) 孩子该不该打?
难道孩子生来就该打么?孩子该不该打由谁说了算?
各位家长可以找个时间做个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问问孩子说说:孩子啊,宝贝啊,以前爸爸/妈妈,打你开不开心?
只要你一问出来,一定只会有两种答案,哪两种答案呢?
1.如果孩子回答:“爸妈,还可以呢”。
这说明你这个孩子还真可以打。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怎样教育孩子,这样的孩子叫欠揍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定要打,越打越成才,越打越改变,越大越长记性。
不知有没有听过一些狼爸虎妈的故事?有些家长把孩子打上了清华北大,有没有?其实这样的故事背后,一定是遇到了一个欠揍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有时候打,会有很多的成长和变化。但这样的孩子是数的,只有低于5%的孩子属于这一类孩子,而95以上的孩子都属于非欠揍的孩子。
2.如果孩子回答:“爸妈,我一点都不开心”。
这说明您的孩子属于非欠揍型的孩子。以后要不要打,也不能打,因为打也不可能发生改变,打也不可能长记性,打了也是白打。这样的孩子打了也不会保持多久,很快又会犯同样的错误,甚至还会变本加厉。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从小被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体罚,但当孩子犯错时,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惩罚的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
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写字,会让他们认为写字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一做这些事就会有被处罚的感觉,造成心理阴影。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