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父性之爱:方向性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很多教师,大多兼有“老师”与“父母”的双重身份。一些教师对待班上的学生,能够关心呵护,耐心指导,做到热爱学生,爱生如子。然而,对待自己的孩子,却缺乏应有的耐心、细心和信心,主要是因为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太高,忘却了自己的孩子也是学生,也需要尊重、理解、信任、宽容、激励。该怎么办呢?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孩子足矣!还有什么比让自己的孩子跟班上的学生一样,能够快乐地学习、尽情地玩耍、正常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更加重要的吗?
热爱生活也是一种能力。从小,孩子们就懂得对生命呵护。因为我爱带她们去亲近自然,看到喜欢的花不忍摘下,让她们知道小花小草也有生命,它们怕“疼”。慢慢长大,她们学会了关注自然界中的变化:春天来了,“,活动了一下筋骨,淡紫的长长的花瓣,伸了个懒腰”;紫荆花满径,“一只只紫色的小蚂蚁,慢慢爬上了树”;夏天蔷薇花盛开,“一场雪白优雅的舞剧,渐渐拉开了大幕”。就连小区里的红果子树,对孩子教育心得体会,也是“一朵绿红相间的云,安安静静在看我。”有热爱,有,生活才能更加有滋有味。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