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全家日常作息表做到规律有序生活
不不暴躁 给予孩子安全和力量家长一定要理性地对待网络信息,科学地分析其真实性,过滤信息,调整好情绪,保持平稳心态;有调查显示:47%的小学生平均每天花1小时阅读,45%的小学生平均每天花10分钟或更少的时间阅读。给孩子积极的解释,控制每日看手机的时间,多关注孩子,多交流;陪孩子做功课、做运动;坚信“疫情散去,”,孩子会因你的淡然从容而感到安全和力量。
02制定全家日常作息表 做到规律有序生活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全家一日的生活、休息、健身、学习、***等安排做成一张时间表,还可以列出每日愿望清单,如做手工、画画、制作美食、打理植物等,由全家共同来完成,共度美好的亲子时光,使居家生活变得更健康更有序。儿子上小班的时候,因为不想学英语音标闹脾气,被妈妈批评后崩溃大哭:“为什么就我要学习,而爸爸就可以看电视玩手机。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教孩子一些家务活,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03给予孩子一定独处空间 多一些理解信任随着与孩子在家里共处的时间增多,亲子矛盾和冲突可能也会增加。新生儿从坠地地成为***的生命个体的那一刻起,在家庭中启动了无数个“次”,经历着重要的“关键期”。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独处空间,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尊重他们对***和独处的需求,学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更加包容、理解和信任孩子,多一些商量和鼓励,少一些管制和唠叨。遇到争吵,可以按下暂停键,等到双方情绪稳定后再理性沟通。
04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 防止孩子沉迷网络为丰富孩子的居家学习生活,在目前情况下,家长可以不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和上网,但要与孩子确定好双方都认可的规则,明确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段、时长和内容等,并要求认真遵守,保护好孩子视力和身体健康。
同时,家长也要控制好自己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间,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示范和榜样。
现代家庭教育范本《家庭教育》
由我国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编著。他潜心研究 儿童心理以及从事家庭教育实践经验所得。此书在儿童心理、普通教导法、习惯培养、游戏玩具等方面的经验指导颇为丰富。陶行知先生如此评价:“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烦恼了。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著者既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去领会此书之意义。我深信此书能解决父母许多疑难问题,就说它是中国做父母的必读书也不为过。
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然后根据水平和实际情况,逐步增量。”陈鹤琴先生不仅是一位严谨可敬的教育家,也是一位父亲,以自己的孩子一鸣为观察对象,具体事例结合教育理论,深入浅出地为父母呈现101条家庭教育原则。此书在儿童心理、普通教导法、习惯培养、游戏玩具等方面的经验指导颇为丰富。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就像杰出母亲沈丽萍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快,受影响。
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6个月:学习咀嚼关键期。
2.5~6岁:秩序规范关键期。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3~6岁:语言发展关键期。
2~8岁:想像力发展关键期。
6~10岁:文化敏感期。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8~4岁:黄金阅读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12~15岁:***关键期。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
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