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爸爸?
说起这位爸爸,读书的时候,可是公认的学渣。
可他为了给孩子做榜样,居然硬着头皮开始学英语、看书、练毛笔字,甚至会为了帮孩子解一道奥数题发朋友圈求助。
他说自己也不是刚就有这种觉悟的,那会儿也是“丧偶式育儿”,哄孩子、教孩子的苦差事一股脑儿丢给老婆管,自己也乐得当甩手掌柜,下班后瘫在沙发上看电视、打游戏。
儿子上小班的时候,因为不想学英语音标闹脾气,被妈妈批评后崩溃大哭:“为什么就我要学习,而爸爸就可以看电视玩手机?!”
那一瞬间,他才意识到:一个嘴上教育孩子读书很重要,而自己却整天只会玩游戏、追剧的家长,是不能让孩子真正信服的。
自此他开始反思自己,耐心地引导孩子:
儿子字写得丑,他就每天早起练字,一天一张字帖挂满了书房;儿子要学英语,英语从没及格过的他,居然用一年时间拿下托福,然后隔三差五跟孩子用英语对话!
孩子看到爸爸爱学习,也开始跟着做,逐渐收获了学习的快乐,愿意主动学习了。
这简直太励志了!
老话常说“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这位爸爸是孩子的学习榜样。
我国儿童教育家、讲故事***孙敬修曾意味深长地对父母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您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
在孩子还小,对世界还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
允许自己偷懒几分钟
有人问,这不是和上面其中的一点冲突了吗?并没有哦!给自己设置偷懒是有技巧的。
很多同学拿到手机那一刻,仿机粘到了手上一样。而且,长时间看手机很容易造成视觉和精神上的疲劳,更加难以进入之后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假期”这样被公认为休息的时间。
选择更为合适的休息方式:
比如说,到楼下散散步,或者和家人聊聊天。要是都不想做,很简单,给自己定个闹铃,趴在桌子上5分钟也可以。
设置合理的休息时间:
学习15分钟休息半小时?不!严格给自己制定一个休息的时间。比如说学习20分钟休息5分钟,学习40分钟,休息10分钟。这个要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来设置。
挑选给自己的奖励:
每天在学习之前给自己定一个奖励。比如说,今天学习满4小时,就可以挑选一支喜欢的笔或者奖励自己在未来的某一个假期,彻底放松半天。
在朋友圈或者***空间立下flag。也可以加入学习群,让陌生人一起监督,做不到就发***。
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快,受影响。
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6个月:学习咀嚼关键期。
2.5~6岁:秩序规范关键期。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3~6岁:语言发展关键期。
2~8岁:想像力发展关键期。
6~10岁:文化敏感期。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8~4岁:黄金阅读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12~15岁:***关键期。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
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