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就是在家长眼里,不懂事儿,调皮,不按家长意愿去行动的孩子。比如说,和家长对着干,家长说东,他说西,家长让他快,他就要慢,家长让他写作业,他就拖延。那么,导致熊孩子的原因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导致熊孩子的原因呢?
个原因,家长的脾气不好,孩子的脾气也会不好,家长的脾气,性格和情绪,如果不够平稳,经常发脾气,甚至摔东西,那孩子也会养成这种习惯。
第二个原因,女孩子家庭教育问题,家长太软弱,家长家庭教育的无能,导致熊孩子的出现,近咨询了一个高一的孩子,从小到大,爷爷奶奶宠爱着,爸爸妈妈也总是依着她惯着她,然后这个孩子还很霸道,总是对着家长耍脾气,在家长面前是小皇帝,家长是宠溺的,家长是无能的,所以家庭教育的无能,会导致熊孩子的出现。
第三个原因,孩子没有正确的是非观,比如犯了错误以后,家长认为孩子没错,认为孩子做什么都是对的,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习惯这种错误的是非观。
第四个原因,就是现在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比如说在学校里,学生谈论的大多数是上网和玩游戏,这种氛围让孩子没有正确的梦想,正确的道路,目前的孩子就缺乏梦想教育,缺乏实际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当孩子缺少这些品质的时候,他就会堕落,变成一个熊孩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
教育家刘长铭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效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两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成就一个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教育路上,老师和家长各自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才是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家长在正道上,孩子也会走正道,比如说,不大声呵斥孩子,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不会把情绪宣泄给孩子,情绪平稳的和孩子说话,没有不良的习惯,只要家长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就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第二,转移注意力。让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一般来说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比如说孩子在超市里想要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家长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说:“宝贝,快来帮我挑一挑你爱吃的橘子吧!。”反面的例子是呵斥孩子,告诉他这样做要挨打。
第三,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同时家长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的问题,也可以用于引导孩子开始某种行动的建议。孩子沉迷电视的时候,家长可以诱导孩子:“现在洗澡,待会我会给你讲两个故事听;现在看电视,洗澡后没时间讲故事。你自己来选吧!”
第四,给予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孩子调皮捣蛋没关系,但是一旦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家长一定不要孩子,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且加以改正。
第五,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适合由于无知而导致的失误,需要补充孩子相关常识的事件。比如说孩子不小心弄花了沙发,家长可以教育孩子:“看沙发都花了,以后用完笔就把笔帽盖起来,放在房间里。”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