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好脾气,先学会认同
育儿***、发展心理学博士陈忻曾在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案例: 大宝6岁时上滑冰课评估没过,于是发脾气大哭,爸爸怎么劝也没劝好。 陈忻先理解和认同他的情绪,说:大宝啊,妈妈很理解你现在很难过。
得到理解的孩子往往会更加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委屈,哭得更厉害了。 于是她说:如果你要哭,你就哭一阵子,妈妈先下去吃饭,等下来找你。
这其实就是在接纳孩子的情绪——你可以有情绪,你可以哭。 得到理解和接纳后的大宝,边哭边喘了一会儿,渐渐平静下来。
她趁机给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想办法。 她说:爸爸说你总是滑得太快,其实慢下来就好了……
嘿,你猜我想到了什么?我想到怎么帮助你了!我给你一个能让你慢下来的橡皮筋。 她去拿了一根皮筋,告诉孩子这是一根魔法皮筋。
妈妈把皮筋套在你手腕上,你滑冰的时候,这个橡皮筋会提醒你:慢一点~慢一点~~
随后,孩子的思路就转移到了解决问题上,他的情绪就能逐渐平复。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别着急给孩子讲道理,先认同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平复他们的心情。 待孩子冷静下来后,引导孩子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孩子将受益终生。
父母怎么样远比孩子做什么重要
在孩子还小、对世界还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标杆。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模仿父母,从做人的品德,到做事的方式,时间长了就会内化成性格和习惯,伴随他一生。
等孩子大了,即便可以分辨父母行为对错,大多数情况下也很难逃离长期以来环境的影响,终还是会接近父母那个样子。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作为孩子的养育者,父母应该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对自己严格要求,懂得学习与反思,改正坏习惯,以身作则。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孩子的成长期不容错过
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真是越大越管不了了”,仿佛孩子长大之后,就没办法教了。
也许,是我们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时期。
一位作家说过,做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
“该你教育的时候,你在忙工作,不去关注孩子,把教育的权利让给别人。
等孩子长大了,你再教育,孩子不信任你了,也不会再听你的了。”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句话说得好: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自己成功重要,还是陪伴孩子重要?这个问题我们一直没搞清楚。
我们总想着要多挣点钱,却不知道每一次缺席都是拒绝了教育孩子。
我们总希望给孩子的,却不知道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
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可以慢慢来,却不知道现在就是的时候。
无论如何,请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
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哪怕每天只有半小时。
多听孩子说话,让他开心了会跟你分享,委屈了会找你诉苦。
多认可和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父母看在眼里。
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与想法,比只关注他们的身体和成绩更重要。
更不要放弃孩子的成长。
有一位班主任给家长写了这样一段话:无论成绩好坏,请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是花期不同。
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这是棵腊梅,开得更动人。我们要做的是静待花开,而不是撒手不管。
在等待孩子绽放的时候,请用心耕耘,给孩子的教育。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