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工艺的不同对渗滤液的产生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使用循环流化床工艺的,垃圾经过预处理后就直接进入锅炉焚烧,无需对垃圾进行堆酵和储存,因此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会相对较少[1]。使用炉排炉工艺的,由于新鲜垃圾焚烧热值较低,需要对生活垃圾进行2~4d的堆酵后再进行焚烧处理。经研究发现,堆酵48h析出的垃圾渗滤液量为生活垃圾中堆酵可析出的渗滤液量的99%。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设备项目概况
要求達标产水量不低于308m3/d,即深度处理系统的总回收率不低于70%,出水水质出水水质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浓水采用回喷焚烧处理,不考虑浓水单独处理方案。
项目设计采用“机械过滤 调节池 混合反应沉淀池 厌氧系统 A/O系统 膜生物反应器(TMBR) 纳滤系统(NF) 反渗透系统(RO)”工艺,以满足垃圾渗滤液水量变化大、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高负荷处理能力、高氨氮处理能力、***离子和盐分含量高的问题。
渗透液处理设备SBR工艺流程详解
进水阶段:
指从向反应器开始进水至到达反应器大容积时的一段时间。进水阶段所用时间需根据实际排水情况和设备条件确定.在进水阶段,曝气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均衡污水水质、水量的作用,因而,阳R对水质、水量的波动有一定的适应性。在此期间可分为三种情况:曝气(好氧反应)、搅拌(厌氧反应)及静置。在曝气的情况下有机物在进水过程中已经开始被大量氧化,在搅拌的情况下则***好氧反应。对应这三种方式就是非限制曝气、半限制曝气和限制曝气。运行时可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废水的特性和要达到的处理目标,采用非限制曝气、半限制曝气和限制曝气方式进水。通过控制进水阶段的环境,就实现了在反应器不变的情况下完成多种处理功能。而连续流中由于各构筑物和水泵的大小规格已定,改变反应时间和反应条件是困难的。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