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而言之:
参数U0/U(Um)在电压系统中的含义:
U0:电缆设计用的导体对地或金属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即额定相电压,单位:kV;
U:电缆设计用的导体间的额定工频电压,即额定线电压,单位:kV;
Um:设备可承受的“系统电压”的值,单位:kV。
目前常用中低压电缆交流电系统以及对应我们电压分类是:
0.6/1kV- 1kV
3.6/6kV- 10kV
6/6kV- 10kV
6/10kV- 10kV
8.7/10kV- 10kV
8.7/15kV- 10kV
12/20kV- 20kV
18/20kV- 20kV
18/30kV- 35kV
21/35kV- 35kV
26/35kV- 35kV
以上后面数字是本行业对产品划分,因为行业规模有限,不可能依据不同电压系统做出一一对应产品,一体式灌胶防水接线盒,本着可大不可小,以及使用量原则来做,比如10kV产品冷缩终端,基本都是按照8.7/15kV来制造,35kv产品,基本按照26/35kV来制造。
有个现象,冷缩电缆中间头故障率高于热缩中间头,特别是新制作的中间头。既然从技术上优于热缩电缆附件,为何实际却相反呢?经过我的分析,初步发现常见的错误是:
1、施工人员没有按冷缩中间头说明书制作,制作人员特别是老师傅更容易犯错,他们沿用热缩中间头的经验,安装尺寸还是用热缩头的。导致应力锥安装位置错位;
2、部分电缆附件厂家设计没有考虑中间接管处填充密封胶,也没有考虑在中间接头主体两侧缠绕防水胶带,据了解,在引进国外技术时就没有考虑,猜测是因为国外大部分是单芯电缆,防水接线盒厂家,且对敷设要求较高,加强电缆外护层的防水就能密封。但我们南方地区地下水位高,施工条件差,电缆外护层在施工过程中破损时常发生,甚至内护层进水也时有发生,如果没有中间接头,水在电缆主绝缘外威胁并不大,但在中间头处,如果仅仅密封内护套和外护套,水汽从电缆破损处进入内护层,沿电缆铜屏蔽渗透至中间头内,在电场应力作用下***绝缘,造成电缆中间头故障。目前已有一些厂家改进,接线盒,中间接管处填充密封胶,在冷缩管两侧缠绕防水胶带,能够阻止水分进入接头内。建议如果产品没有提供,施工时可以自行加强密封。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