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的制作工艺;金属采用焊接,折弯,洗槽,车床,水切割,线切割,打磨,抛光, 拉丝,电镀,氧化,腐浊,烤漆。亚克力和玻璃表面采用丝印,贴即时贴,雕刻,喷砂 等工艺根据设计图纸来综合加工。标识的关键在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的合理性。标 识系统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前期而标识系统后期制作完成材料和工艺起到致命性的作用。将三氯化铁溶液倒在细长的量杯中,刺进波美计,挨着液面的数值就是它的波美浓度。 喷漆工艺:在标识标牌制作喷漆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分为以下这十一道工序:
1、除油 2、清洗(除油后用水清洗) 3、除锈 4、清洗(除锈后用水清洗) 5、表调 6、磷化 7、清洗(磷化后用水清洗) 8、干燥(磷化、清洗后使待喷漆工件干燥) 9、喷涂 10、干燥 11、喷涂膜质量检查。
2.2 制好网印版 用 300 目涤纶丝网制版,性要好,残胶要彻底冲净且没有眼与断线。 2.3 选好网印油墨 选用耐酸、耐碱、耐温、遮盖力强的金属网印墨,本公司选用 日本精工 1300#油墨。 2.4 精细网印彻底烘干
选用硬度中偏低胶刮复墨网印,达到墨层厚而均匀,没有断线 与眼,印完一色烘一色(100℃,10 分钟),后一次印完在烘 干 150℃,1.5 小时。 2.5 镀前除油 (加温至 60℃) 泡浸 5-10 秒除油, 烘干后要放在常温除油剂中 然后清洗检查无印处是否全部亲水。因为上板面有溶液的堆积﹐减弱了蚀刻反应的进行,但可以通过调整上下喷嘴的喷淋压力来解决上下板面蚀刻不均的现象。未达要求,可用尼龙刷子刷洗, 达到亲水为止。
温度的影响
蚀刻速率与温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蚀刻速率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 蚀刻液温度低 于 40℃﹐蚀刻速率会很慢﹐而蚀刻速率过慢则会增大侧蚀量﹐影响蚀刻质量。 当温度高于 60℃﹐蚀刻速率会明显地增大, 但 NH3 的挥发量也大大地增加﹐导致环境污染并使蚀刻液中 化学组份比例失调。氨在溶液中的变化量也是需要加以控制的,有一些用户采用将纯氨通入蚀刻储液槽的做法,但这样做必须加一套PH计控制系统,当自动监测的PH结果低于默认值时﹐便会自动进行溶液添加。 故一般应控制在 45℃~55℃为宜。
蚀刻液的调整
自动控制调整 随着蚀刻的进行, 蚀刻液中铜的含量不断增加﹐比重亦逐渐升高。 当蚀刻液中铜浓 度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就要及时调整。 在自动控制补加装置中﹐是利用比重控制器来控制蚀 刻液的比重。 当比重升高时﹐会自动排放出溶液﹐并添加新的补加液﹐使蚀刻液的比重调 整到允许的范围。此外﹐更为关键的问题是要保持蚀刻机没有结渣﹐因很多时结渣堆积过多会对蚀刻液的化学平衡产生影响。 补加液要事先配制好并放入补加桶内﹐使补加桶的液面保持在一定的高 度。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