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计划——师生间的“契约单”
在美国大学的节课上,每位同学会拿到一份该课程的教学计划表,表单中详细描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考核方式与评分细则、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阅读书目或参考网站,老师还会在课上做详细说明。学生一旦确认选修这门课程,就得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表中的规定执行。
教师同时会按照计划表中的要求对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结课作业及时计分,如果某位学生在上课期间的平时分数过低时,还会收到教师的“黄牌警告”。若终课程分数不及格,这位挂科学生就得另交一笔费用不菲的课程重修费(的州公立大学,每一学分大概需要450-550美金左右,每一门课2-3个学分不等)。
在学校网站上,还能随时查到与本***相关的所有课程大纲。 反观国内大学,尽管教师也写教学大纲,但一般情况是写完提交学校归档后就算完成了任务,之后很少会做修改,而没能成为与学生进行教学沟通,并对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形成有效管理的手段。学生在上课前只能对该课程有个大概了解,很难获悉每节课的实际内容与具体要求。
五花八门的学术团体和读书会
课堂只是大学学习的一部分,世界大学里五花八门的学术团体***的各种活动,也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斯坦福大学的每个系科的学术团体,几乎天天都***学术讲座,像计算机系,从中午12点到下午6点,每个时间段都安排有学术讲座。这些学术活动又分等级,有的是针对同方向的少数***的,有的是针对本系所有师生的,有的则是面向全校的乃至对社区大众公开的。
针对大众的讲座,即使数学、物理、生物这些高深的学科,一般人也能听得懂。我的经验是,不管听什么讲座,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得。
大学里这种学术团体完全是自发的,完全是出于兴趣,没有任何学校的***指使、分配,没有功利可图,顶多向学校申请一点儿活动经费,买些开会时用的点心和饮料,或者***外校***的交通费。***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没有任何经济回报。这种自觉自愿的精神,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是不可少的。这些团体的发起者既有老师,亦有学生。我们要小觑这样的活动,它们很可能就是某个重大科学发现的契机。
为什么要去美国留学?透明的师资公开选拔机制
为有效保证学校师资水平,美国高校普遍实行教师公开招聘制以及严格透明的招聘考核程序。教师招聘信息告必须要刊登在本***的杂志、公开发行的报纸或网站上,一个高校教师职位往往会吸引来几百名名应聘者。学校还会成立专门的跨部门考评小组,按照提前公布的考核程序对应聘者逐一考查。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