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压模具设计不合理,会大大增加冲压事故的发生可能性。正常的冲压模具也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出现磨损、变形或损坏,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冲压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必须要使用冲压安全工具
在冲压加工过程中,使用安全工具将产品毛坯放入模具并将冲压完成的产品、废料取出,实现模外作业,避免将手直接伸入模具内部,保证工人的安全。
2.冲压模具工作区域的保护
(1)在冲压模具的周围安装防护装置。
(2)合理设计模具,是冲压模具的***区域缩小。
(3)设计自动或者机械式送料。
3.冲床的安全防护

阻力四:科技成果转化慢***工艺推广慢
在我国,许多五金冲压加工新技术起步并不晚,有些还达到了***水平,但常常很难形成生产力。***五金冲压工艺应用不多,有的仅处于试用阶段,吸收、转化、推广速度慢。技术开发费用投入少,导致企业对***技术的掌握应用慢,开发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差距更甚。目前,国内企业大部分仍采用传统五金冲压技术,对下一代轻量化汽车结构和用材所需的成形技术缺少研究与技术储备。
突破点:走产、学、研联合之路
我国与欧、美、日等相比,存在的大的差距就是还没有一个产、学研联合体,科研难以做大,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所以应围绕大型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技术支持,企业为应用基地,形成产品、设备、材料、技术的企业联合实体,形成既能开发创新,五金模具加工工艺,又能迅速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阻力五:大型、精密冲压模具依赖进口
目前,五金冲压模具的材料、设计、制作均满足不了国内汽车发展的需要,而且标准化程度尚低,大约为40%~45%,而国际上一般在70%左右。
突破点:提升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必须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冲压模具企业,发展***在于大力推广CAD/CAM/CAE一体化技术,特别是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分析和优化技术(CAE)。加速我国冲压模具标准化进程,提高精度和互换率。力争2005年冲压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达到60%,2010年达到70%以上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