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夏季冷却液温度过高,在用车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正确使用封闭式冷却系
现代汽车发动机都采用封闭式冷却系,散热器盖是密封的,并增添了一个膨胀水箱。发动机工作时,冷却液蒸气进入膨胀水箱内,冷却后又流回散热器,可防止冷却液大量蒸发损失,并可提高冷却液的沸点温度。该冷却系应使用具有防腐蚀、防沸、防冻和防水垢的优质冷却液,并且在使用中必须保证密封,才能收到效果。
(2)保持冷却系外部和内部清洁
这一点是提高散热效能的重要条件之一。散热器外部沾有泥土、油污或散热片因碰撞变形时,均会影响风的通过,散热器散热效果变差,造成冷却液温度过高。因此散热器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清洗或者修整。另外,冷却系内积有水垢、泥砂或油污时,都会影响冷却液的传热。加注劣质冷却液或水,将会造成冷却系积垢增多,而水垢的传热能力只有金属的几十分之一,从而冷却效果变差。所以冷却系中应加注优质的冷却液。
(3)保持冷却液量充足当发动机处于冷态时,冷却液液面应该位于膨胀水箱标志之间.如果液面低于膨胀水箱标志时,应及时添加。注意,膨胀水箱内的冷却液不能注满,应该留有膨胀余地。
(4)保持风扇胶带张紧力适度
风扇胶带过松,使水泵转速过低,影响冷却液的循环,并会加速胶带的磨损。但胶带过紧,又会使水泵轴承磨损。另外,胶带上不能沾有油污。因此,应定期检查调整风扇胶带的张紧力。检查时,用拇指按压胶带中部,约98N的力。如果胶带挠度约为10-15mm,表明风扇胶带张紧力合适。否则,应给予调整。调整时,可以移动发电机***螺栓位置,来改变胶带张紧力,如图 3所示。如果更换新的风扇胶带,检测张紧力时,胶带挠度约为8-10mm合适。
(5)避免发动机在大负荷工作时间过长发动机负荷很大时,会引起冷却液温度过高。例如有些功率小的车,车主为了多拉快跑而加大油门,有些车在夏季使空调长时间运转等,都容易造成发动机“开锅”现象。因此,汽车需要大功率运行(如爬坡)时,为防止发动机温度过高,应及时换入低速挡,以造当减轻发动机负荷。
3月10日,公司H系列发电机组新产品今年马来西亚推介会,凭借该产品优良的性能和高颜值,被当地一家租赁公司现场***。无独有偶,同样的一幕还发生在3月9日的辽宁营口推介会上,上柴讲解员刚刚介绍完H系列产品特点,3台电站辅机便被用户锁定,展现出上柴H系列新产品强劲的市场感召力。
马来西亚2016年首场SDEC品牌发电机组新品推广会由经销商UMW公司精心***,选址马来西亚州彭亨—皇家高尔夫俱乐部隆重举行。结构紧凑、布局合理,高颜值的2台H系列发电机组甫一登场,引来各方围观。本次推广会邀请了当地发电机组零售商、租赁公司、相关***部门人员和潜在用户等近百人参加。
H系列发电机组是以H系列发动机为动力研发的新一代高品质产品。可靠性高、功率范围广、经济性好,升功率高达28,在市场同类产品中堪称翘楚,它同时具有结构紧凑、动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小身板,力道大”。上柴H系列平台总师邱国平可以说是这个产品的“贴身保姆”,他介绍说:“这款发动机在研发之初,与世界知名的内燃机***咨询机构—英国RICARDO公司强强联合,一方面参照国际***发动机的成熟技术,重庆康明斯发电机合法许可制造,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国内外用户实际需求,做到技术与市场相结合、开发与应用相匹配,真正做到借鉴国外技术与自主创新的***结合。”
一系列******植入之后,上柴更是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设备等优质资源,保证在各个环节体现设计意图。毫无疑问,GPDP是优势资源的集大成者。GPDP源于上柴母公司—上汽******的整车开发流程GVDP,在落地上柴之后,深度融合发动机特性、特点,被业界誉为***严格、***科学、***有效的发动机开发宝典。
1 概述
发电机内冷水处理方法选择不合理时,很可能导致水质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并且容易发生空心导线的堵塞或腐蚀,严重时会使线棒发热、甚至绝缘烧毁,导致事故停机。据1993~1995年不完全统计,***300Mw及以上容量发电机发***电机本体事故及故障53台次,其中发电机定子内冷水系统事故及故障29次,占54.7﹪;堵塞事故9台次,占17.0﹪。堵塞事故处理所需时间长,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通常单台机组事故处理时间长达上千小时,少发电量数亿千瓦。
在1998年前,国内发电机内冷水处理主要以加缓蚀剂处理技术为主。自1998年华能岳阳电厂发***电机绝缘烧毁事故以来,越来越多的电厂对发电机内冷水水质给予了高度重视。《关于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项***要求》和《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DL/T80l一2002的发布和实施,对发电机内冷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加缓蚀剂处理方案已经不能满足新标准的要求。
国内经过40余年的研究和探索,使内冷水处理技术得到了长足进展,出现了多种内冷水处理技术:加缓蚀剂处理法、小混床处理法、超净化处理法、H/OH混床 Na/OH混床交替处理法、加NaOH处理法、除氧法等等。
2 国内内冷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状况
国内内冷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始的初步研究阶段、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加药处理技术为主常规离子交换处理为辅的阶段和碱性离子交换处理技术为主阶段。
2.1 初步研究阶段(1958--1976)
1958年上海电机厂生产出了l2MW双水内冷发电机,自此开始了内冷水水质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由于当时国外只有定子冷却水处理的经验,因此需要自行研究解决双水水质的处理技术和控制方法。
在上海某调峰机组进行了***初的离子交换处理的尝试:离子交换柱采用塑料制成,取部分内冷水进行净化处理,内冷水的电导率和含铜量均有明显降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当时环境下,生产部门虽然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但是在设计制造的落实上却遇到了困难,未能配备上这种装置。
另一种处理方法是降低内冷水中的含氧量。在华北某电厂采用开放式运行系统,将凝汽器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直接送人发电机水系统,通过发电机吸收热量后,直接送人除氧器。这样,由于凝结水的含氧量很低,又没有再循环,不可能有大量的氧漏人,便能保证内冷水的低含氧量。经过处理后,内冷水的含氧量和含铜量均很低。但采用此方法,发电机的运行就取于凝结水泵的状况,很不安全。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