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低碳钢较高碳钢容易进行磷化处理,磷化成膜性能好些。对于有锈(氧化皮)工件应当经过酸洗工序,而酸洗后的工件将给磷化带来很多麻烦,如工序间生锈泛黄,残留酸液的清除,磷化膜出现粗化等。酸洗后的工件在进行锌系、锌锰系磷化前一般要进行表面调整处理。
在间歇式的生产场合,由于受条件限制,磷化工件应当存放一段时间后才能涂漆,因此要求磷化膜本身具有较好的防锈性。如果存放期在10天以上,一般应采用中温磷化,如中温锌系、中温锌锰系、中温锌钙系等,磷化膜的厚度应在2.0 ~4.5g/m2之间。磷化后的工件应立即烘干,不宜自然凉干,铝材表面磷化处理,以免在夹缝、焊接处形成锈蚀。如果存放期只有3~5天,可用低温锌系、轻铁系磷化,烘干效果会好于自然凉干。
磷化是常用的前处理技术,原理上应属于化学转化膜处理。工程上应用主要是钢铁件表面磷化,但有色金属如铝、锌件也可应用磷化。
磷化原理:工件(钢铁或铝、锌件)浸入磷化液(某些酸式磷酸盐为主的溶液),在表面沉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型磷酸盐转化膜的过程,称之为磷化。把金属放入含有锰、铁、锌的磷酸盐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保护膜的方法,钢材表面磷化处理,叫做金属的磷酸盐处理。磷化膜层为微孔结构,与基体结合牢固,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润滑性、耐蚀性、不粘附熔融金属(Sn、Al、Zn)性及较高的电绝缘性等。
全浸泡办法磷化,全浸泡办法是将工件浸泡在槽液中,待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出,结束除油或除锈磷化等方针的一种常见处理办法,工件的几何形状繁简各异,只需液体能够抵达的当地,都能完成处理方针,这是 浸泡办法的共同利益,钢铁表面磷化处理,是喷淋、刷涂所不能比较的。其不足之处是没有机械冲刷的辅佐运用,因此速度相对较慢,处理时间较长,特别是象接连悬挂运送工件时,除工件在槽内运转时间外,表面磷化处理,还有工件上 下坡时间,因此使设备增加,场地面积和出资增大。仅对磷化而言,现在国外比较趋向于选用全浸泡办法,据称全浸泡磷化易构成含铁量较高的颗粒状结晶磷化膜,与阴极电泳具有好的配套性。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