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基础油料该类油或作为特种润滑油品原料,或作为非正规产品,或作为某局部时期、范围下的油品原料而有一定市场,但一般无固定作润滑油基础油的规格标准,如轻脱油、重脱油、抽出油、航空煤油、直馏柴油、直馏润滑油组分料、各种用作再调合的成品油·--大部分为HI'液压池和机械油等。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基础油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
环烷油加工区别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的不同:
1、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2、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3、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4、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
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克服。
5、合成烃类、酯类、硅油、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
基础油粘度,反应油的流动性的一个参数,粘度越大,其油膜越厚,在金属表面的附着力越强,流动性越差。同时基础油的粘度直接影响其低温性能、抗磨损性能、摩擦损失等。如果能根据精油的特性正确选择所搭配的基础油,就能调配出具有“加分”效果的良好油。随着***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目前国内的基础油需求一类油的比例逐渐下降,逐步转换到二类油、三类油。2016年中国一类基础油产量仍是在中国占据老大的地位,不过二类基础油全年的产量正在不断增长,其较 2015 年的产量继续大增 18.9%,产量目前仅次于一类油。预计随着2016年新上马的二类油装置全线开工,2017年二类油的产量将超过一类油。三类基础油的产量随着茂名石化三类油的生产,产量同比上扬 25%。不过,非标基础油的总产量表现疲软。非标基础油主要受下半年环保问题的影响,开工率低下。环油在2016年的产量增加明显,之前市场主要以克拉玛依环装置供应为主。今年新增加的泰州中海油20万吨环装置,盘锦北方沥青的环装置也在2016年加大开工。据悉后期厂家有增加30万吨环装置的计划。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