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基础油分为I类基础油、II类基础油、III类基础油、IV类基础油、V类基础油五类。
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会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但PAO边界润滑性差。V类基础油则主要是其他合成基础油。
环烷油生产行情同时存在着一个缺点——容易被氧化。因为大多数植物油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越不饱和,通常活性越大,更容易被氧化酸败,如大的麻籽油,亚麻籽油,琉璃苣籽油,月见草油,玫瑰果油等。天然油脂中的不饱和键很易氧化而引起变质,这种氧化变质现象我们称为油脂的酸败,也就是我们常常会闻到的“蒿味儿”。影响油脂酸败的因素很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所以不要一下子将精油加入大量的基础油中,只好是一次要用多少就调多少,以免基础油酸败,造成精油的浪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合成基础油以及植物油基础油三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或者植物油(生物基)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这两种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1995年修订了中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重要的是选用不错的油。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