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交换机功率?
PoE交换机的总功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直接关系到可以带多少摄像头。以电源功率是400W的、24端口的PoE交换机来说,除去损耗后PoE交换机总功率大概为370W。
在IEEE802.3af标准下,它能够供满24个端口(370/15.4=24),即可以同时给24个摄像头供电,也就是满载供电。但如果是按照IEEE802.3at标准的单口供电功率30W计算,同时就只能给12个端口供电了(370/30=12)。
实际使用中,很多普通网络摄像头的功耗较低,基本不超过15W,如果这时每个PoE端口按照功率(比如30W)去预留供电功率的话,就会出现有的端口PoE功率用不完,而有的端口却分不到功率的情况。比如,有些PoE交换机均支持动态功率分配,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在选购PoE交换机时,要看交换机是否支持动态功率分配,这样每个端口只分配实际使用的功率,这样就能更地利用PoE交换机的供电功率。
出于安全和管理方便的考虑,主要是为了减小广播风暴的危害,必须把大型
局域网按功能或地域等因素划成一个个小的局域网,这就使VLAN技术在网络中得以大量应用,而各个不同VLAN间的通信都要经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随着网间互访的不断增加。单纯使用路由器来实现网间访问,不但由于端口数量有限,而且路由速度较慢,从而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和访问速度。基于这种情况三层交换机便应运而生,三层交换机是为IP设计的,接口类型简单,拥有很强二层包处理能力,非常适用于大型局域网内的数据路由与交换,它既可以工作在协议第三层替代或部分完成传统路由器的功能,同时又具有几乎第二层交换的速度,且价格相对便宜些。
在企业网和教学网中,一般会将三层交换机用在网络的核心层,用三层交换机上的千兆端口或百兆端口连接不同的子网或VLAN。不过应清醒认识到三层交换机出现的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备的路由功能也多是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的,所以它的路由功能没有同一档次的***路由器强。毕竟在安全、协议支持等方面还有许多欠缺,并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工作。
第二层交换机
第二层交换机是对应于OSI/RM的第二协议层来定义的,因为它只能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第二层交换机依赖于链路层中的信息(如MAC地址)完成不同端口数据间的线速交换,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数据流控制。
这是原始的交换技术产品,目前桌面型交换机一般是属于这类型,因为桌面型的交换机一般来说所承担的工作复杂性不是很强,又处于网络的基层,所以也就只需要提供基本的数据链接功能即可。
目前第二层交换机应用为普遍(主要是价格便宜,功能符合中、小企业实际应用需求),一般应用于小型企业或中型以上企业网络的桌面层次。
交换机集群
所谓集群,就是将多台互相连接 ( 级联或堆叠 ) 的交换机作为一台逻辑设备进行管理。集群中,一般只有一台起管理作用的交换机,称为命令交换机,它可以管理若干台其他交换机。
在网络中,这些交换机只需要占用一个IP 地址 ( 仅命令交换机需要 ) 节约了宝贵的 IP 地址。 在命令交换机统一管理下,集群中多台交换机协同工作,大大降低管理强度。
例如, 管理员只需要通过命令交换机就可以对集群中所有交换机进行版本升级。
集群技术给网络管理工作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要使用这项技术,应当注意到,不同厂家对集群有不同的实现方案,一般厂家都是采用专有协议实现集群的。这就决定了集群技术有其局限性。不同厂家的交换机可以级联,但不能集群。即使同一厂家的交换机,也只有的型号才能实现集群 。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