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为三层交换机配置欢迎来电
作者:华思特2020/4/27 16:00:30








交换机背板带宽和交换容量的区别?

背板带宽=交换容量,其实都是由交换芯片决定的,上面说什么背板带宽由机框式交换机的无源背板走线和连接器决定的都是搞笑的。

首先说明白什么是整机交换容量,整机交换容量其实就是你的交换芯片(如博通多用于机框式交换机的jericho及多用于盒式交换机的trident)或者像思科自研的fabric芯片能提供的带宽。也被称为背板带宽。注意背板带宽由芯片决定而不是什么物理连接器PCB走线之类的……比如我一个trident2+芯片能提供1280G带宽,那我就可以用这个芯片轻松做一个48个万兆接口6 个40G上行接口的1U交换机出来,并且线速转发(实际上用720G的型号就可以了,1280G可以做出像华三的6800-4C)。也就是说,背板带宽决定着交换机的数据处理能力,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如果我还想做机框式交换机,那么线卡上要有交换芯片,但是为了保证跨板线速转发,那我前面板所有接口的带宽之和须等于板卡之间内联口带宽。那我做个36端口40GE线卡就需要2.88T的带宽,Jericho芯片好像没这么大的,所以一张线卡得放两个交换芯片,每个芯片(jericho提供720G面板接口带宽)分别负责18个接口的转发。

那么问题来了,首先,我这一张线卡上的两个jericho芯片上的接口如何通信?

其次,然后比如我一台机框有8张线卡,如何实现跨板全线速转发?

早期的方式是像思科6500华为7700华三7500这种比较老的没有***交换网板的架构叫crossbar,在引擎上放几个交换芯片,这几个交换芯片一般就没有面板接口了(6500貌似有)而纯用于线卡之间的内联。所有线卡与引擎上的交换芯片互联,意味着所有跨板卡流量必须经过引擎!这种架构的缺点是引擎上既要有控制平面的器件如cpu内存啥的,又要放交换芯片,所以空间实在有限,思科6500的sup2T提供了2T带宽每张引擎,那么分给6506的5张线卡就只有每槽位400G带宽了(好像2T还有前面板口,那实际都到不了400G),双引擎4T带宽分给6509的7张线卡也是捉襟见肘。所以总而言之crossbar架构的交换机完全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数据中心动辄24甚至36*40G线卡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CLOS架构,这就需要交换网板出马了,交换网板上用的博通FE芯片带宽高,比如高达3.6T的FE3600,但只有***基本的转发功能因为各种feature都是在线卡芯片上实现的,网板只需要线速转发。每一块线卡上的芯片都会跟所有网板上的芯片互联,这就是CLOS架构。产品规格组网应用百兆到桌面S2700系列交换机可以作为企业接入交换机实现百兆到桌面,千兆上行。另外需要提一下博通DUNE芯片是会把报文切割成信元负载到每一块网板上芯片上的真正无阻塞。

引擎从此只是纯控制平面不再负责业务数据转发,引擎上的交换芯片被移到了***的交换网板(思科叫fabric)上。后来很多厂家的引擎都变成半宽了因为芯片少了嘛。所有线卡与交换网板互联,所有跨板流量甚至同板卡跨芯片流量都要经过交换网板,交换网板因为可以设计多张就像是一个带宽巨大的总线,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扩展性。比如后面图中的cisco N9508可以在6张交换网板中一共放置12个3.6T带宽的交换芯片,为每槽位提供高达5.4T交换容量,足以承受36×100G板卡的巨大流量。而16槽位的交换机则可以通过增加交换网板上的芯片来成倍的扩容整机交换容量,以满足更多高密度的线卡的需要。在恶劣的应用环境下,甚至无法实现有效接地的场景,也可以大大降低设备的雷击损坏率。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思科自6500之后也要推出CLOS架构的N7K和6800系列,甚至后来N7K都落伍了(应该是fabric card的带宽无法继续扩容了)为了参数跟得上友商又出了N77。一代经典6500确实廉颇老矣,不过在吞吐量不大的园区网用用还是足够的。

整机交换容量特别高确实没有意义,特别是很多中端机框交换机只提供8*40G线卡倒是整机交换容量标称几十上百T的就是搞笑的。还有几百上千T的数据都是根据未来支持的56G Serdes算出来的“这个机框未来能够支持的容量”,没有实际意义。真实的整机交换容量=量产了的交换网板满配所提供的交换容量。计算公式为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如果总带宽≤标称背板带宽,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但是交换容量太低直接影响整机端口密度。

***后,机框式交换机除了上述两种架构,其实还有一种full mesh的架构,一般多用于3-5槽位的中端产品,这种产品引擎上没有交换芯片也没有交换网板。原理是所有线卡芯片之间fullmesh全互联,整机交换容量有限且难以扩展(除非线卡全部升级换代)。S7700系列是华为公司面向下一代企业网络架构而推出的新一代***智能路由交换机,广泛应用于园区网络、数据中心核心/汇聚节点,可对无线、话音、视频和数据融合网络进行***的控制,帮助企业构建交换路由一体化的端到端融合网络。

所以你在做产品选型的时候需要关注引擎(crossbar架构)或者交换网板提供的带宽。不同型号会存在差异,这个可以直接去问厂商,一般厂商不会忽悠的。



交换机的日常维护

01

控制温度。交换机对于日常机房的温度要求比较高,用户大,交换机的能耗高,散发出来的热量也是相当大的,如果机房温度过高就会导致设备散热困难,造成设备参数变化,甚至严重的会损坏设备。注意保持机房的温度在18C°—25C°之间为宜。

02

控制湿度。机房内的湿度对交换机威胁也是比较大的,太过潮湿会导致设备部件生锈,甚至引发短路现象,而温度如果过于干燥,则有可能发生静电,威胁机器的安全。所以,机房的湿度应维持在40%-60%之间为宜。

03

防尘除尘。交换机内如果有灰尘杂物,则会导致设备短路,引发系统故障,因此交换机的定期清洁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保持机房内的干净整洁也同样重要。

04

加强监管。

1)如果机器发生故障,应请***人员进行排查检修,切忌随便擅自拆卸机器,更换元件的现象。

2)定期检查软硬件及设备各项运行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记录好机房内温度湿度情况,充分掌握各系统工作运行状况。

3)制定机房内的制度,记录好原始数据,交换机维护人员的权限应有效设定,做好安全保密工作,避免人为致使交换机出现故障。

4)安排***的交换机人员做好***服务器及终端的杀毒工作,保证服务器安全运行。

5)数据备份。修改删除前一定要做好对原始数据的备份工作,以免丢失原始数据,造成工作上的不便。

05

增加知识储备。交换机的故障有很多,有些简单的可以一眼看出问题所在,进行处理维护,但有一些就没那么清晰易辨了,这时就需要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有更丰富的设备知识储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问题所在,从而排除故障,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数据量。因此,日常对自己***知识的学习储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哦。



网管型交换机比傻瓜交换机多了哪些功能

非网管型交换机

首先我们就先来说说非网管型交换机,非网管交换机又称为傻瓜型交换机,简单说就是它对数据是不做直接处理的,插上网线就行。非网管型交换机属于数据链路层设备, 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 MAC 地址信息, 然后根据 MAC 地址进行转发, 并将这些MAC 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吞吐量就像是立交桥的车流量,是三层交换机重要的一个参数,标志着交换机的具体性能。它的优点的就是使用方便即插即用,可以大量串联使用适合PC设备密集度高的地方使用,价格便宜可以节省开支。

网管型交换机

网管型交换机就字面上的意思,可以网络管理的交换机,管理方式有三种,可通过串口管理、可通过Web管理、通过网管软件管理。网管型交换机的数据,会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来实现配置,SNMP协议是目前基于TCP/IP网络使用***广泛的网络管理协议,可以对数据的地址、端口、协议类型、服务等进行过滤,通常还拥有VLAN划分功能。71Mpps,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实现无阻塞的包交换。

网管型交换机的任务就是使所有的网络资源处于良好的状态。网管型交换机产品提供了基于终端控制口、基于Web页面以及支持Telnet 远程登录网络等多种网络管理方式。支持ARP表项严格学习功能,可以防止因ARP欺骗攻击导致正常用户无法上网。因此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对该交换机的工作状态、网络运行状况进行本地或远程的实时监控,纵观全局地管理所有交换端口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


商户名称:深圳市华思特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