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铝合金制品经***阳极氧化处理后,发生局部无氧化摸,呈现肉眼可见的黑斑或条纹,硬质阳极氧化,氧化膜有鼓瘤或孔穴现象。此类故障虽不多见但也有发生。
上述故障原因,一般与铝和铝合金的成分、***及相的均匀性等有关,或者与电解液中所溶解的某些金属离子或悬浮杂质等有关。铝和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和金属相的均匀性会影响氧化膜的生成和性能。纯铝或铝镁合金的氧化膜容易生成,膜的质量也较佳。而铝硅合金或含铜量较高的铝合金,氧化膜则较难生成,且生成的膜发暗、发灰,光泽性不好。如果表面产生金属相的不均匀、***偏析、微杂质偏析或者热处理不当所造成各部分***不均匀等,则易产生选择性氧化或选择性溶解。若铝合金中局部硅含量偏析,则往往造成局部无氧化膜或呈黑斑点条纹或局部选择性溶解产生空穴等。另外辰镀电源认为,如果电解液中有悬浮杂质、尘埃或铜铁等金属杂质离子含量过高,往往会使氧化膜出现黑斑点或黑条纹,影响氧化膜的抗蚀防护性能。
2、同槽处理的阳极氧化零件,有的无氧化膜或膜层轻薄或不完整,有的在夹具和零件接触处有烧损熔蚀现象。这类故障在流酸阳极氧化工艺实践中往往较多发生,严重影响铝合金阳极氧化质量。
由于铝氧化膜的绝缘性较好,所以铝合金制件在阳极氧化处理前必须牢固地装挂在通用或专用夹具上,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导电物件应选用铜或铜合金材料并要保证足够接触面积。夹具与零件接触处,既要保证电流自由通过,又要尽可能减少夹具和零件间的接触印痕。接触面积过小,电流密度太大,表面阳极氧化,会产生过热易烧损零件和夹具。无氧化膜或膜层不完整等现象,主要是由于夹具和制件接触不好,导电不良或者是由于夹具上氧化膜层未彻底清除所致。
1.机械预处理的目的
提供良好的表观条件,本色阳极氧化,提高表面精饰质量;
提高产品品级;
减少焊接的影响;
产生装饰效果;
获得干净表面。
2.机械预处理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机械预处理方法有抛光、喷砂、刷光、滚光等方法。具体采用那一种预处理要根据产品的类型、生产方法、表面初始状态及终精饰水平而定。
3.机械抛光的原理及作用
高速旋转的抛光轮与工件摩擦产生高温,是金属表面发生塑性变形,阳极氧化,从而平整了金属表面的凸凹点,同时使在周围大气氧化下瞬间生成的金属表面的极薄氧化膜反复地被磨削下来,从而变得越来越光亮。主要作用是去除工件表面的毛刺、划痕、腐蚀斑点、砂眼、气孔等表面缺陷。同时进一步清除工件表面上的细微不平,使其具有更高的光泽,直至镜面效果。
4.喷砂的原理及作用
用净化的压缩空气将干沙流或其它磨粒喷到铝制品表面,从而去除表面缺陷,呈现出均一无光的沙面。主要作用:去除工件表面的毛刺、铸件熔渣及其他缺陷和污垢;改善合金机械性能;取得均一的表面消光效果。
5.刷光的原理及作用
刷光是借助刷光轮的旋转刷除产品表面的毛刺、污垢等。对铝合金拉说就是对产品进行拉丝处理,主要目的是起到装饰的作用
6.滚光的原理及作用
滚光是将工件放入盛有磨料和化学溶液的滚筒中,借助滚筒的旋转使工件与磨料、工件与工件相互摩擦已达到抛光的效果
铝及其合金有很多优点,铝的密度为2.7g/cm3,是仅次于镁的第二轻金属;铝及其合金延展性非常好,便于压铸成型;易于合金化及热处理,以提高其机械强度;导电性和导热性仅次于银﹑金﹑铜;负电性很强﹐与氧具有极高的亲和力,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后极耐腐蚀;其熔融温度仅为660℃,易回收;易焊接,易表面处理,采用电泳﹑电镀﹑喷涂﹑阳极氧化等可进一步提高或改善铝的表面性能。因此,铝合金在手机、汽车等诸多领域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